《金翅雀》阅读题答案

《金翅雀》
[意大利]达·芬奇
张浩、乔传藻译

金翅雀叼着小虫子飞来了,它回到自己窝里,窝里静悄悄的。就在它出去打食这个工夫,小鸟不知让哪个恶棍掏走了。

金翅雀哭着叫着寻找失踪的孩子,森林里充满了它的悲衷的啼叫声和呼唤声,可是什么回音也没有。

金翅雀爸爸伤透了心,第二天清晨,苍头燕雀碰见它说,昨天在一个农夫家里看见了它的孩子们。

金翅雀喜出望外,它奋力向村子飞去,很快飞到苍头燕雀说的那家农舍。

它敛翅歇在房顶马头形的檐角上,举目张望,不见小鸟的动静;它掠翅飞向打谷场,场地上空空荡荡。可怜的父亲一仰头看见了悬挂在屋檐小窗口的鸟笼,里边蜷伏着成了俘虏的幼儿。金翅雀猛冲过去。

小鸟也认出了父亲,他们隔着笼子,一齐叽叽喳喳诉起苦来,小鸟央求父亲快些把它们解救出去。金翅雀爸爸用它的脚爪,用它的尖喙,狠命地扯啄着鸟笼上的铁丝,它泣血挣扎,想把铁丝拉开,却是枉然。

极度哀伤的金翅雀挨过了一个夜晚。第二天,它飞回到自己孩子在里面受苦的鸟笼边。它用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然后在每只小鸟张开的嘴巴里都轻轻啄了一下。金翅雀是把一种毒草送进幼鸟的嘴里,笼里的小鸟死去了……

“不自由,宁愿死!”高傲的金翅雀伤心地说完这句话,飞回森林里去了

1、把文中画线句中的“恶棍”改成“人”好不好?为什么?

2、金翅雀为什用“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

3、金翅雀后来所采取的行动与它开始对待幼子的态度是否矛盾?如何理解“不自由,宁愿死”?

1、文中的“恶棍”不能改为“人”。因为“恶棍”这个词更能显示出金翅雀对抢走它孩子的人的憎恨,而改为“人”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因为它已做出了那个让它很痛心的决定,准备将孩子送上死路,所以此时,它最后一次看孩子,“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
3、不矛盾。因为让孩子死,就是让孩子解脱,在它眼里,也许这也是一种爱。
“不自由,宁愿死”这是金翅雀对自由的一种执著追求。与其让孩子一辈子待在牢笼里,不如让孩子去死,这样才能得以解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4
1、不好。因为恶棍写出了掏鸟的人的丑陋,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憎恶。改为人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2、金翅雀爱自己的孩子,要亲手结束孩子们生命之前依依不舍,所以用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
3、不矛盾。开始的态度是爱孩子,希望解救他们,后来也是爱孩子,不愿他们受不自由的折磨。“不自由,宁愿死”,写出了金翅雀宁愿牺牲生命,也要追求自由。象征了像金翅雀那样不怕牺牲追求自由的人。
第2个回答  2010-08-06
1.不好。文中的“恶棍”不能改为“人”。因为“恶棍”这个词更能显示出金翅雀对抢走它孩子的人的憎恨,而改为“人”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金翅雀爱自己的孩子,要亲手结束孩子们生命之前依依不舍,所以用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

3.不矛盾。开始的态度是爱孩子,希望解救他们,后来也是爱孩子,不愿他们受不自由的折磨。“不自由,宁愿死”,写出了金翅雀宁愿牺牲生命,也要追求自由。象征了像金翅雀那样不怕牺牲追求自由的人。

参考资料:教辅书

第3个回答  2012-12-26
1、文中的“恶棍”不能改为“人”。因为“恶棍”这个词更能显示出金翅雀对抢走它孩子的人的憎恨,而改为“人”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因为它已做出了那个让它很痛心的决定,准备将孩子送上死路,所以此时,它最后一次看孩子,“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
3、不矛盾。因为让孩子死,就是让孩子解脱,在它眼里,也许这也是一种爱。
“不自由,宁愿死”这是金翅雀对自由的一种执著追求。与其让孩子一辈子待在牢笼里,不如让孩子去死,这样才能得以解脱。
第4个回答  2012-08-30
1:不好。“恶棍”指品行不好的人。用这个词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憎恶的感情色彩,用“人”则体现不出这层意思。
2:因为它要把毒草喂进失去自由的儿女嘴里,这目光饱含着它对儿女的爱,也表明了它无可奈何的痛苦抉择。
3:不矛盾。金翅雀爱自由胜过爱生命它宁愿放弃失去了自由的生命,让幼鸟们死,也不愿让它们成为俘虏,任人摆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