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名诗you哪些

如题所述

很多...1000多...
杜甫诗全集

「酬韦韶州见寄」杜甫
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杜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杜甫
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几年一会面,今日复悲歌。
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气缠霜匣满,冰置玉壶多。
遭乱实漂泊,济时曾琢磨。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
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鶱腾访知己,淮海莫蹉跎。

「长沙送李十一(衔)」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远愧尚方曾赐履,
竟非吾土倦登楼。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重送刘十弟判官」杜甫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
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登舟将适汉阳」杜甫
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庭蔬尚在眼,浦浪已吹衣。
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
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杜甫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对雪」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楼上」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杜甫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常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同豆卢峰知字韵」杜甫
炼金欧冶子,喷玉大宛儿。符彩高无敌,聪明达所为。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烂漫通经术,光芒刷羽仪。
谢庭瞻不远,潘省会于斯。倡和将雏曲,田翁号鹿皮。

「赠韦七赞善」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
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杜甫
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
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

「酬郭十五受判官」杜甫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
花枝照眼句还成。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杜甫
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杜甫
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作畅当诗)」杜甫
酒渴爱江清,馀甘漱晚汀。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

「舟泛洞庭(一作过洞庭湖)」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李盐铁二首(一首题作李监宅,已见第九卷中)」杜甫
落叶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杂花分户映,娇燕入檐回。
一见能倾产,虚怀只爱才。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长吟」杜甫
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江飞竞渡日,草见蹋春心。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杜甫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杜甫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送司马入京」杜甫
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
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寄高适」杜甫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
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尊。

「送灵州李判官」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遣忧」杜甫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早花」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巴山」杜甫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收京」杜甫
复道收京邑,兼闻杀犬戎。衣冠却扈从,车驾已还宫。
克复成如此,安危在数公。莫令回首地,恸哭起悲风。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杜甫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
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稀。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

「花底」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柳边」杜甫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杜甫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所过频问讯,到日自题诗。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杜甫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杜甫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杜甫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

「客旧馆」杜甫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杜甫
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愁坐」杜甫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九日登梓州城」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阙题」杜甫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杜甫诗全集
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dufu.htm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scgf/dufu/dufu.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2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参考资料: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history/person/bookman/991102070.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