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是什么时间产生的 ?

如题所述

一开始人们生活需要他的时候~~汉字到出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9
关于汉字起源的推测却有多种,也挺有趣。
一、结绳
晚清学者朱宗莱在《文字学形义篇》中说:“文字之作,肇始结绳。”《易经�6�1系辞下》也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我们汉族自古以来,恋人就有赠“同心结”的风俗,想必是上古原始部落结绳记事之遗俗。
古代秘鲁的印第安人在一条主绳上相隔一定的距离结上不同颜色的绳子以记事。各种颜色都有其固定的含义。比如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金,白色代表银,绿色代表谷物。一个单结代表数10,两个单结代表数20,一个双结代表数100,两个双结代表数200。这种绳子一般人看不懂,有专职人员进行解读。
结绳能帮助记忆,传递信息,能作为契约凭证,是一种记事符号。但是,它只是个人的或是某些人之间为某种记忆或行为而确定的符号。它没有社会意义,不以语言的语音单位为基础,没有和语言中固定的词联系起来,不能记录语言,也不能传播语言。
不过,结绳在汉字中也留下了一定的印记。商周金文中的“十”字的字形象绳上打一结,“廿”字的字形如绳上打两结,“卅”字的字形如三绳打三绳。而“世”字如若干打结的绳,因为古人称三十年为一世,古人在先祖的祭坛上,高悬若干结绳以记其世系。
甲骨文中的“孙”字从系,系就像绳的形状,因为父子相继为世,子的世系在父之下,孙的世系又在子之下。这些都是古代结绳的遗俗。
此外,古代还有以其他实物进行记事的。比如手指计数,现在小孩还用手指来数数,估计十进制由此来。还有石头、贝壳、木块、竹片记数。“筹”“算”“策”等字从竹,表明古代用竹制的算筹来计数。
云南景颇族有个习俗,青年男子在一张树叶里包进树根、大蒜、辣椒、火柴梗送给心仪的女子。树叶表示有很多话要说,树根代表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虑,辣椒表达热烈的爱,火柴梗表示自己态度坚决。如果姑娘同意嫁给男子,便原物退回;如果不同意便在原物上加上火炭以示反感;如果要再考虑考虑,便加上奶浆菜。
人们特别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领,要记载本氏族或部落的人口、财产、对外战争的情况,以及内部的大事等等,以帮助记忆。但实物记事与结绳一样,与汉字起源无关。
二、八卦
《周易�6�1系辞下》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言下之意,即庖牺氏创出八卦来通神明,来类万物。
《易纬�6�1乾凿度》中也说:“(乾)古文天字;(兑)古文地字;(离)古文火字;(震)古文水字;(巽)古文风字(坎)古文雷字;(艮)古文山字;(坤)古文泽字。”
近人刘师培在《小学发微》中更是直白地说:“大约〈易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
然而我们说,八卦的卦爻与数字有关,是三个奇数或偶数的排列符号,是原始社会数占法的一种记事符号,只是古代筮占的符号。它与汉字的起源无关。"
但是它对汉字的构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学习的“学”字,形状就像小孩两手摆弄八卦,这个字反映了远古时代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筮占;教学的“教”字从孝从攴,这个字反映了远古时代的教育者是巫师,当时的教育方法是打骂教育。
三、仓颉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创造了文字。这一传说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记载很多。
高诱注《淮南子》中说:“史皇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即仓颉看见鸟兽的痕迹就创造了文字。 《春秋元命苞》:“……而创文字,天为雨粟。”意思是仓颉创造了文字之后,天上下起了小米。《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仓颉效象,洛龟曜书丹青,垂萌文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所汉字的起源归功到一个人身上,把汉字的起源神秘化了。所以当时就有人持反对意见。《荀子�6�1解蔽》中说:“故好书者众,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意思即古代创造文字的人很多,因为仓颉专门整理过古代的文字,所以惟独他的名字传了下来。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6�1门外文谈》中也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四、汉字西来
七百年来,西方学术界坚持汉字起源于西方。
陈伟湛《古文字学纲要》中说:“美国格尔勃�6�1詹森主张‘文字一源说’,认为文字产生于某一地点,某一民族,然后被传播,被借用到其他民族去。比如埃及文字,印度文字,汉字他们都认为是有巴比伦苏美尔文字发展出来的,苏联的息里耶夫也反对中国文字起源于本地,而硬把甲骨文于苏美尔文字扯在一起。”
罗伯特�6�1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中说得更妙:“中国人从前的住处在比现在更西的地方,和巴比伦文明的边站接触。虽然这个还不能证实,一种模糊的使用文字的冲动也许曾经从巴比伦人传给中国人…… 公元前2500年前的中国人也许从西邻采取一种意思,使许多图画有了一种意思,虽然它们的形象尽可不同。同样,他们也许转借谐音这个有趣的意思,这是和简单的脑筋一拍就和的。”
这些高论得不到考古材料的支持,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汉字西来”没有考古依据,含有殖民文化成份。其实,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次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它决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
五、契刻、图画
郭沫若先生认为汉字有图画和随意刻画两个源头,早期的汉字有象形和指事两个系统,“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随意刻画先于图画”。
契刻,主要目的是用来记录数目。刘熙《释名�6�1释书契》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俞樾在《诸子平议》中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相与合齿”即在竹片、木片上刻划上齿,然后一分为二,相合以示守信,即是“契合”。《史记》中有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的符是大王掌握的一半,用之能与在外大将晋鄙手中的一半契合,调动十万大军前去救赵。同时,契约、文契由此引申而生。《老子》“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责于人”中的“右契”即是如此
唐兰先生认为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考古已发现大量原始人创作的绘画。与图画很相似的文字,大量出现在甲骨文中,特别是作为汉字基础字的象形字,可见图画是其先导。
但是,尽管随意刻划与图画有形,然而无固定的音和义,没有与语言中的某个词比较固定地结合起来,不能算作文字,也只是一种记事符号。一旦文字脱胎于记事的刻划和图画,文字便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文字。
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简单的图画文字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字形必须要与语词挂钩才能为人类服务。因此,更简化的,有相对固定的形,并且音、义结合的文字便应运而生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