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分享的人的心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今天从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提问,觉得很有意思。不爱分享似乎很符合现代人的社交习惯,以前心情稍微有点波动就会发个动态,一天连续发几条都很常见,而如今我们对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变得十分吝啬,朋友圈里除了各式各样的营销广告,很少有人会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心情,总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表达欲、分享欲受到打击
其实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充满了表达欲和分享欲,婴儿放声啼哭从来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他巴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不开心了,好让人来关注他的状态,以此获得更好的照顾。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充分表达感受和分享喜怒哀乐的行为受到打击,他们的家长认为这是不礼貌也不理性的,以后进入社会迟早要吃亏,应该及早纠正。事实上,这可能会让他们的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变得比较内向。相反,那些受到家长鼓励,勇于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则会更加活泼、自信和外向。
排除以上因素之外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过分关注别人或外界,而忽略自己内心的人,也会缺少表达欲和分享欲,在他们心里,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才重要,自己实际是什么样子则没那么重要。这对表达欲、分享欲也是一种“打击”,只是它不来自外界和他人,而是来自本人。或许身为社会人,大多有此顾及,然而平衡好自己内心和外界更为重要,内心的声音不容忽视。
2.生活节奏快,无暇分享
有些人是想要分享来着,奈何工作时间长、加班多,要么照顾家庭,或忙于其他事务,原本强烈的分享欲被生活的快节奏磨灭得所剩无几。简单来说,就是

3.网络信息化时代与社交媒体
首先,网络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许多恶意制造虚假信息、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用武之地。时常听闻××翻车事件、××惊天大瓜,这使我们不得不对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切信息保留怀疑态度,对社交媒体输出的信息可信度大打折扣,因此也对一部分人的分享欲产生了消极影响。谁也不想因为一条朋友圈就招来质疑和曲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吧?

其次,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并非绝对安全,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特别是在“好友”来源复杂众多的朋友圈里,如果我们频繁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全方位地展示自己和家人,会不会因此带来某种安全隐患?这种担忧不能说是多余,但在我看来是可以通过隐藏个人信息有效避免掉的。但又有人说,单纯的分享搞得这么复杂,不如还是算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