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灯是智商税产品?

如题所述


严格来讲,买护眼灯这件事不算交智商税。
护眼灯又火了。
为什么要说又?因为护眼灯可不是什么新兴词汇,如果你是80后或90后,那你的童年八成和这个词有过不解之缘。即使多年后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回忆起曾经被昏暗的灯光支配的夜晚,仍然一阵眼花。
虽然这批最早的护眼灯用户最后大部分戴上了眼镜,但当他们为人父母,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坚持不懈货比三家,只想为自己、为孩子挑选一款合适的护眼灯,而且越来越舍得花钱。
关于买护眼灯,前段时间有篇文章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买护眼灯就是交智商税,一时间戳中了网友的神经,评论纷纷表示你说的太对了。不过转过头,大家该买还是买,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话犹如魔咒,几千块大洋花出去根本不带心疼的。
我后来还专门查了查什么叫智商税,百度给出的解释是花了冤枉钱,也就是花钱买到了没用的东西。
严格来说,按照这个理解买护眼灯这件事并不算缴智商税。不管你是花了200也好,2000也罢,都得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这就够了。
作为一个每天对着电脑屏幕十几个小时的编辑,在体验了一波同事花几千元买的护眼灯之后,我觉得这玩意儿还是有用处的,并决定购买一台来保护自己的视力。不过咱毕竟是专业的(主要是穷),所以在买之前还是做了些功课,怎么才能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看)的产品。
预算:200元左右
在买护眼灯这件事上,有一个奇怪的鄙视链:花200多买护眼灯的人看不起花2000多的,觉得纯粹是有钱烧的;同时花2000多买护眼灯的人也看不起花200多的,觉得就是一帮穷X。二者犹如衔尾蛇,循环往复,有来有回。
而我的购物宗旨就是在自己所能负担的范围内买最好的,所以上千元的产品并不在我们本次的讨论范围内。另外一点,200元左右是目前护眼灯市场的一个主流价格段,也是用户最多的一个价格段,随大流没毛病。
指标:怎么才算护眼?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国家标准中根本没有护眼灯这个品类,是不是有点尴尬?但事实的确如此。在相关国家标准中,我们可以找到灯具和建筑照明的相关规范,里面明确规定了关于室内灯具产品的各项指标:
照度: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除以该面元面积dA所得之商。这个指标反映照明效果。
光通量:根据辐射对标准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这个指标反映光源亮度。
显色指数: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其度量称为显色指数。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灯光下物体的色彩显示效果。
色温:当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黑体的色品相同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为此光源的色温。这个指指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冷/暖色灯。
频闪:在以一定频率变化的光照射下,观察到物体运动显现出不同于其实际运动的现象。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光源是否会出现闪烁。
眩光: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
蓝光:光谱中蓝色段的其中一段,有实验结果显示,该段光谱的光线对人类眼睛的眼底细胞相比较上有较大伤害。
以上词条摘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暂时看不懂没关系,后面的文章中我会详细解释。你只需要知道,这几项指标都合格的灯具产品,在使用中就能够达到保护视力的效果,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暂且称它们为护眼灯。
除了这些基础的指标,现在的护眼灯还加入了各种不同的智能设计,比如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和语音助手联动等等,使用越来越方便,这一点也成为很多人购买护眼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会以一系列文章的形式,把各个指标的含义以及我对各个指标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也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各抒己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2
护眼灯并非智商税产品,但有些商家可能会夸大宣传护眼灯的效果,例如宣传其可以预防近视、降低近视度数、治疗眼疾等,从而误导消费者。
实际上,护眼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光线的舒适度,使我们在长时间用眼时不会感到疲劳,从而缓解眼睛的压力。这种舒适度主要体现在色温、亮度、光线均匀度、显色性、防蓝光等方面,这些因素与人眼的舒适感密切相关。
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眼灯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眼睛的健康。但是,护眼灯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保护眼睛的方式,如定期进行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坐姿、合理饮食等。
总之,护眼灯不是智商税产品,但选择时需要注意品牌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正确使用和保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