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放下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心很向往 听经 念佛,对 兴趣,爱好的事物慢慢都不感兴趣了。感觉有点避世,对这个世间的种种也没怎么向往,,感觉 听经 念佛 跟事情对了,跟生活对了。。。。好像做事情就不能念佛,但有不得事情, 感觉好苦恼!!!

佛说未经有因缘经白话版,你可以看一下。

放下,就是放下心中的执著。

金刚经中的心无所著,就是指心灵不要被香色味触法所迷着并束缚住,才能达到完全解脱的涅槃境界。

世尊因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梵志应诺。

佛曰:“于下著。”

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著。”

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

佛又召仙人:“于下著。”

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甚么?”

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

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提违向辩才说道:听了您说灭罪的道理,虽然十分欣慰欢喜,但还是有些疑问,请您为我们说说除灭罪业的方法,我们好遵照实行。

辩才回答说:

罪业的来源是由于身口意的造作。

身业造作的恶是杀生、偷盗、邪淫。

口业造作的是妄语、两舌、恶口、 绮语。

意业造作的是嫉妒,嗔恚 骄慢、邪见。

这是十恶。造作了这十种恶行就会受到恶的果报。现在应当专心一念,至诚忏悔:前世今生所造作的这十种罪业今天完全忏悔,发露出的罪业才会灭除。并应自行立下誓言,以后坚守十善,不再做恶。

同时我们的父母、丈夫、兄弟等亲人所做的罪业,我也一心代他们仟悔。弟子提违以今天仟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众生所有的罪业我都代替他们承受。再立下誓言,因为今天我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常和父母夫婿于女眷属,相互顾念,不会遭受和今大一样的痛苦灾祸。

最后辩才告诉提违说:忏悔灭罪的方法就是这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8
常看到某某人放生白血病痊愈了;某某人念佛生意兴隆了;某某人皈依见着阿弥陀佛了,如是种种神迹,似乎都在述说着修持佛法的神奇力量。于是,很多人为了治病、发财、消灾开始接触佛法,期盼神迹的出现。
可惜,无论他们放多少生,病情有增无减;无论他们拜多少佛,生意有亏无盈;无论他们可多少头,灾难有来无去。于是便开始怀疑甚至诽谤。如是种种,究竟错在了哪里?从一开始就错了。
佛法非世间善法,亦非不善法,佛法为解脱生死而来,不为世间欲求而来,而解脱生死也不是你不生不死了,而是证入生死如幻的涅槃实际。所以佛法不是心灵鸡汤,不是世间利益交换的手段,你拿你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发心修佛的因地心,真正是因地不正,果招迂曲。你那个得失心本身就是生灭的妄想心,你看这生灭妄想的种子能不能结出不生不灭的圣果?一切世间善恶法的得失彰显因果轮回的真实不虚,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虚言。但不要拿这个与解脱扯上什么干系。如果想要获得此生短暂的利益,在自我牢狱中过上帝王般的生活,外道法也能帮你达成愿望,可是然后呢?轮回不出,诸苦无尽。
有人说经中有言: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所以满足众生愿望,让其对佛法产生兴趣并无过谬。真的吗?可是如果先以欲勾牵,却不能引导众生入佛智,又当如何?那么这里的勾牵就不再是方便教化,而变成了彻彻底底的业果轮转了。无见性之人,根本无法行方便之道,那么所谓的方便便沦为下流末技,更因此造下坏佛谤法无边恶业。经言:不做圣心,为善境界;若做圣解,即受群邪。所谓朝闻道夕可死。
佛法之真,真在离幻,绝不是以任何世间利益得失为所衡量。放生,要放,但不仅要放他生,更要放己生,你内心的龌龊烦恼三毒更需要被放生,而不是因为你有病所以你需要放生。 念佛,要念,但不仅要念他方佛,更要念自心佛,自心不净,念他佛何用乎?——澄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放下的意思是不执著,确切地说,是因为看清楚了实相之后的坦然自在。贪恋当然是因为没有放下,但因不执著而放下,并不是厌恶,因为就像贪是不对的,是一种执着,厌恶也一样是不对的,因为厌恶是嗔恨的一种,同样是一种变相的执着,所以不执著而放下,这样的放下是自在坦然的,既不贪恋,也不厌恶,无喜亦无怨。

就您的情况看,您有点走偏了。因为念佛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贪恋,这是好的,但由此而对生活中的事情产生厌恶,想要逃离,甚至产生烦恼,那已经是走向嗔恨了。应当及早调整心态,对生活中的事情该如理作意,该如何对待,就如何对待,守持五戒,不要执念便可。即便对世俗生活厌离到想要出家,正确的心态也绝不是带着厌恶现实的感觉离去,一个真正想要出家修行的人,对现实人生也是怀着一份坦然的心态的,只有真正放下了,才有可能平静地走向修行的。追问

我看,我错了,学偏了,好像对吃喝玩乐没什么兴趣,但又回避这些, 像学莹柯法师,黄忠昌一样,关起门来的 想法 是错误的,我还有责任

追答

对吃喝玩乐少些贪欲是好事,也是您结缘佛法的法益。不过,初学佛者往往因为向往佛法,出离心一时很重,反而容易偏了。就像一个学佛的人不会杀生,但初学佛者却容易看到有人杀生而产生嗔恨不满,然而佛陀何时教导我们嗔恨了?我们应该学习佛陀教导的“中道”,学会平衡思想与生活。在家与出家是不同的,既然还没有选择出家,作为在家人当然会有亲人、朋友、事业乃至爱情等等,也就会有诸多责任、感情在里面,那么,如果是如理作意地智慧处理,那么佛法会在让您在快乐修行的同时,也学会快乐的生活。学佛是快乐的,而不是越学越愁容满面哦。祝您平安快乐!福慧增长!

追问

谢谢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佛教的放下:
人生苦短,不要对任何事物耿耿于怀,对功名利禄、富贵得失、悲欢离合、嗔恨嫉妒、忧悲苦恼,就得要“放下”。所谓“放下”,就是不要过分计较。
一个人如果无论什么传统都放下了,他的人生还能拥有什么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义的行为要提起,正语要提起,正见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缘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这些提起,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了。
第4个回答  2014-08-01
打坐与念佛不相驳 打坐也可以念佛 不难要如何才能念 一切修法中都有打坐嘛 求一心一念 事是暂时不做的 虽然行住坐卧都能念佛 不过最好是打坐念 而且念佛与修习禅定也没有区别 都以摄心为方便
所以也是建立在定的基础之上 所以看见佛来迎接 念佛之中有念般舟三昧 这个是不可以坐躺靠的在时间天数之内 算是绝对有效率的也是最笨最苦的一个修法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