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说我人际关系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人际关系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也往往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对某些问题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容易产生偏激心理,加之心理上也不甚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常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出现障碍,心理产生创伤。有的大学生则以自我为中心,在交往中忽视平等、尊重、互助、互谅的基本交往原则,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失败,从而感到失落、冷漠、孤独;有的则过于自卑,凡事期望值过高,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恐惧交往。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世界,都希望能拥有多一些朋友,并与他们保持真挚的友谊。尽管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交往动机,对朋友的要求与期望也不尽相同,但是,心理学家仍然从研究中得出了帮助人们赢得朋友,保持友谊,避免人际关系破裂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维持人际关系稳定的最基本要求,检讨一下自己,你做到了吗?

1.真诚

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是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的。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2.人际相互作用

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价值,希望别人能够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更注意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这种从自我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本无可非议,可是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交往。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前提下的。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互动的原则。我们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中,必须首先注意人际互动的原则,首先去接纳别人、喜欢别人。记住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让别人觉得与你交往值得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它。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对于对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这种关系。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2
我结婚的时候请不到伴娘怎么办啊?”

上个月和朋友小齐一起参加一场婚礼时,她突然很焦虑的对我说。

我第一反应是,怎么会,你人缘不会差到这个份上吧?

“真的” ,她伸出手指开始数,算上我,玩得不错的同事,发小,也才零星几个人,她甚至杞人忧天的觉得, 自己的婚礼上,请来的人还凑不够一桌喜宴。

小齐说,每次都觉得维持关系太难了,以前在她隔壁工位的同事,两人一起上厕所,一起点外卖,还相互去对方的出租房里住过,关系非常好。

然而,隔壁工位的同事离职后,两人就很少联系了。

微信还在,同事也还住在原来的地方,但不知道为什么, 对方没主动联系她,她也同样如此。

一天两人在附近的菜市场遇见,小齐下意识地躲开,她不知道同事有没有看见她,但她们两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打招呼。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没有任何利益瓜葛,没有纷争,甚至同事要辞职这件事,她还是第一个人被透露的人。

小齐告诉我,她一直都是这样,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里。

她小学时期玩得很好的朋友,上初中之后就不联系了,初中玩得好的,上高中后也渐渐不来往,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散,好像换个环境,以前的朋友就会被她弄丢。

她学生时代唯一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好友是我,因为我们不仅初中高中都那么凑巧的在一个班级,毕业后在同一个城市,家里也住得近,父母彼此认识,想避开都难。

我很郁闷:你跟我一直玩得好,原来只是因为距离近。

小齐说,难道你不觉得吗?有时候物理距离上近了,心理距离才会近,它们像正比例关系一样,一旦其中一个远了,另外的也跟着远了。

我不同意她这个荒谬的理论。

小齐这样和谁都能打成一片的外向性格,居然会为找不到伴娘发愁。她不是缺朋友,而是无法维持关系。

“无法维持长久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回公司之后和同事聊了一下,他们都普遍认为自己不擅长维持关系。

同事盒盒说,不知道为什么,不太想和以前的朋友联系, 过得不太好的,去关心对方怕她会难过和多想,混得风生水起的呢,又怕贸然的问候会打扰。

所以渐渐的就只愿意跟现阶段的朋友联系,大家至少进退同频,交往起来没那么多顾虑,可以放心喝酒聊天。

我仔细想了想, 自己的人生中也有很多无法维持、莫名走散的关系。

好像那些人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时间过滤掉了。

我甚至想不到自己是怎么和他们走散的,没有矛盾,没有争吵,也没有互相拉黑,但就是不再联系,慢慢下沉到微信联系人的底部,从此杳无音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