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清华博士难不难?

如题所述

博士很难考。




1、博导名额少,录取名额下降,专业博士录取比例增加

博导名额减少。很多高校为了严格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较多学生延毕或退学、成果不突出、指导学生科研工作能力较差的的博导进行考核后取消博导资格(中南大学近年取消了不少导师的博士招生资格)。

限制博导招生名额和方向。原来一些导师能同时在临床医学专业和药理/干细胞等基础性质的学科同时招生,但是经过考核后限制某些导师的多方向招生,允许其在某一研究方向招生。










招生政策改变。为了响应国家政策, 一些医学院要扩大专业型博士招生,但是导师名额有限,就只能压缩学术型博士比例,但是总体录取名额并不会有太多变化。

读博可能一无所获。尽管政策需要培养更多的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导师都具备资格指导和培养一名博士生,这会导致博士生的质量下降,一些学生抱着获得博士生科研和工作素养的期待而来,却一无所获,反而浪费了大好年华早点参与工作。

2、申请考核制比例增加,统考比例减少

参与一场专业型考试是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的,尤其是一些医学院的博士生考核对英语要求也高,对于已经在临床上工作的医生来说很难有完整而且专注的备考时间,很有可能报名考博就是为了活跃气氛。再加上很多学生都是提前联系导师争取得到导师首肯后再参与考博,已经提前面试通过导师筛选了,甚至一些学生在统考前已经在报考导师的课题组学习和工作一段时间了。

申请考核的比例增加,这对有科研能力,或者科研成果突出的医学生是非常有利的,或者说导师之间有合作项目,导师推荐学生前去另外一位导师名下深造。这种模式越来越靠近国外的博士申请方式,就是学生自荐,经过面试,或者目前课题组 PI 推荐到另一个课题组。申请考核制不利于科研成果一般,或者只是想要求个学位的医学生。

无论是申请考核制还是统考,都不利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医生深造。

医学院读博深造只会越来越限制在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突出、有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医学生之间,这些医学生出来后也会越来越集中在高等学府,而家境一般或者较差,科研能力落后,导师资源少,人脉浅的学生,只会距离高校的大门越来越远。

墙里面的人想出来,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对于医学院读博也是一样。

很多医学博士面临毕业困难,延毕或者退学的问题,因为课题组学术氛围不强,导师指导能力一般,经费不够充足,实验条件差,学生课题重叠等等原因,都会毁掉一个医学博士的工作信念。很多普通资源的医学院课题组并不符合一个有追求 的医学生的求学目标,建议医学生在读博前一定要全方面了解一个课题组的具体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