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洗头,搓澡?

如题所述

最常见的是皂角。
还有猪苓、木槿叶、皂角\木槿叶加上草木灰、柏叶、桃枝、淘米水、草药浴等。

1:皂角、猪苓 ——皂角又称皂荚。把皂荚剥开,内表面是柔柔滑滑的一层物质可以刮下来,也可直接整体碾碎,泡水,滤汁,就是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洗头液啦。完全不用担心有什么XX化工物致癌。
还有猪苓,可以加香料,是富人们才用得起的。

2:木槿叶 ——传说效果非常好!
在某些地方的七夕传说里提到用槿树叶洗头,就是木槿的叶子。
浙江永嘉县乌牛镇芦池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洗发方法:人们用一种温州话叫做“菜园篱”的植物叶子来洗头。他们先把叶子揉一揉,再用温水冲泡,然后将叶子去掉,用留下来的汁液洗发,洗后的头发变得乌黑、柔软。

3:XX加上草木灰 ——去污能力更佳!
这里的XX可以是木槿叶或者皂角等。农村有种土方子:春季的稻草灰去污效果非常好,以前的人们还常常用它来洗头发。前文资料的作者同样做实验验证,结果稻草灰的浓度宜适中,稻草灰水与木槿洗发液的比例为1∶3,洗发效果好,去污效果增强。
在成分上分析,草木灰含碳酸钾有去污能力,民间有用草木灰兑水来洗床单的。另外草木灰还能入药,《本经》:“味辛,微温。”入肝,肾二经,可治大骨节病,蚀痈疽恶肉。分冬灰、桑灰等等。

4:柏叶、桃枝 ——又一对七夕洗头宝
柏叶,就是侧柏树的叶子,叶扁而侧生。性善,微温,能凉血、止血、去风、理湿、轻身、益气,使人增强抵抗寒暑的能力。可生肌,是治疗妇女崩漏和吐脉的重要药物。桃枝,能祛除邪恶之气,解虫毒,止腹痛,除疫疠,治黄疸,蚀疮杀虫。
.
熬煎柏叶,取其汁来涂抹头发,可黑润发须。如果不生头发,将柏叶阴干研磨成末,以麻油和成糊状,涂抹于头上,即可生发。如果头发呈黄红色,可用生柏叶末一升,猪油一斤,和成药丸,弹子大小,洗发时,用布包裹药丸一颗,放在糖水中,待药丸化开后用以洗发,一个月之后,头发就会变得乌黑润泽。

古时湖南江渐一带在七夕时,妇女大多采摘柏叶桃枝,用以煎汤洗发。因夏季天气干燥,洗物易干,用它洗发就会清爽润滑,不垢不腻。黎明时候,旭日初照,凉风习习,采摘尤为便利。所以民间大多有七月七女子们采摘柏叶的盛大景象。

5:淘米水 ——简单合理又普遍
不少地方大概都有这种说法,淘米水很适合用来洗白白哦。我的切身体验是淘米水清洁器具效果不错,天然中性无刺激,又含维生素,用来洗头自然没问题。古人还用它来洗脸,清洁又护肤。

6:豆花水 ——不是用来喝

把做成水豆腐后的水用坛子装起来,那些水是做水豆腐的必备品,好象就是兑制好豆花后其余清澈微黄的液体。等第二次做水豆腐成功后,就有了更多的那种水,然后就把那些水煮热来洗头。它本身就是有一定的碱份,能起到止痒的作用。

7:兰叶 ——护发美发
“江南妇女采兰叶置发中,令头不脂”(《经验方》)。 兰可是很多洗沐用品中都常见的哦,单独的功效主要是护理大过洗涤,想脱污的话要综合其它。

8:草药浴 ——洗头洗脸洗身很百搭

草药浴一般采用新鲜的草药煎水制成,如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桉树叶、九节枫、活麻、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等。这样的草药浴,不但可以让人放松精神、消除污垢,还可以解暑镇痛、散风清热、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此外,如果用来洗头,还具有清脑醒神、去头皮屑的功效,用来洗脸,可消除脸上的暗疮,防止青春痘的滋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中国古人用什么洗头洗澡? 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敢情冬令劳保用品古代也有发。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头用淘米水,称这潘。如《左传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 摘了一段,如下文,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浴史溯源 一、 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沐,濯发也。 浴,洒身也。 洗,洒足也。 澡,洒手也。 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 初民们当时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至迟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沐,字形像双手掬盆水沐发状,会意为沐,是洗发之义;浴,字形像人置身于器皿中,并在人的两边加沙锅内水滴,会意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来沐浴的器皿有青铜器鉴,《说文解字》云:“鉴,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庄子·则阳》有“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的记载。在铜镜尚未问世时,古人常以鉴盛水照容貌,甲骨文 “监”(监、鉴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之形。从“盈”字字形看,像人浴身于浴器中,与“浴” 字字形相近,稍不同的地方仅是“盈”字的浴器中“见足明示裸浴”(康殷《古文字源流浅说》)。“盈” 字字形则向人们展示了先秦人用浴器沐浴的情景。 到了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定制。由于沐浴已经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人们对沐浴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把沐浴单纯地看做洁身净体,润肤养身;而视为隆重礼仪的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这已是个定法,表示内心洁净虔诚,称之戒,亦称斋戒。斋戒之礼始于殷商,至西周已成定制,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和考究,每逢重大的祭祀活动前要进行两次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举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进行叫宿,均由专职官员主持一定的仪式,要求与祭者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以示对神灵的肃敬。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职官员执掌。这在《周礼》中均有记载。 沐浴与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密切联系在一起。《礼记·内则》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居家过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为夫妇之礼则有“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所谓“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在家庭里还有尊老礼节,“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 tan潘请缋hui;足垢,镡汤请洗”。礼节规定,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父母脸上如果脏了,要烧淘米水为父母洗干净;脚脏了,则用温水为父母洗干净。诞生礼仪中沐浴亦很重要,《礼记·内则》载:“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又载:“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见国君。载往来礼节中,沐浴亦是重要礼仪。《礼仪·聘礼》载: “管人为客,三日具浴,五日具浴。”又载:“飧不致,宾不拜,沐浴而食之。”管人接待来客,要满足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人用飧礼招待来宾时,来宾不用拜谢,但要沐浴之后再就食,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礼记·玉澡》还规定“君子之居恒当户”,“日五盥,沐稷而缋hui梁,”“居外寝,沐浴。” 《礼仪·士虞礼》规定,举行虞礼祭前,参加祭祀的人要先洗头洗澡,所谓“虞,沐浴”。虞即虞礼,于日中致祭,以安死者魂魄的祭礼,是为虞礼。 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沐浴的封邑,叫做“汤沐邑”。《礼仪·王制》云::“方伯为朝天子,皆又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诸侯要再专供沐浴的封邑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沐浴洁身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孔子,对沐浴之礼身体力行,“孔子沐浴而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