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间的介子推,为什么宁愿被烧死也不选择当官呢?

如题所述

1. 介子推,又称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著名忠臣,他的故事在《史记·晋世家》中有所记载,而非《史记·晋家列传》。
2. 介子推的出生年份不详,但他据说是在晋献公时期活跃,而晋献公在位的时间是前672年至前651年。介子推的去世年份,即前636年,是相对准确的。
3. 介子推因“割股奉君”的典故而受到尊崇。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他在晋公子重耳流亡期间,割自己的肉给饥饿的重耳吃,以延续其生命。
4. 重耳流亡的故事中,确实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包括资金的匮乏和食物的短缺。介子推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5. 介子推的母亲也一同隐居,并最终与介子推一起被烧死。关于这一点,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但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表现忠孝的故事。
6. 晋文公(重耳)在成为晋国君主后,确实曾试图邀请介子推出山,但被拒绝。关于用火攻逼介子推出山的故事,虽然广为流传,但其历史真实性有待商榷。
7. 寒食节的由来与介子推的死亡有关,这一节日禁止生火和冷藏食物,反映了人们对介子推的纪念和对忠臣孝子的尊崇。
8. 介子推之所以拒绝出山为官,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与范蠡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对于功成身退的共同智慧,避免卷入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介子推的故事是关于忠诚、孝道和隐逸生活的典范,他的形象在后世被不断地神话和传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