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货币量大小是如何影响需求的?

按照货币政策的原理,货币提供量越大,需求就也大,货币提供越少,需求就越小?但是货币量又不能超过实际需求否则就通货膨胀?

这个可以从IS-LM模型来看,IS曲线向下倾斜(斜率为负),LM曲线是向上倾斜(斜率为正)。
当货币供给量增大时,LM曲线向右下方平移,会使总收入变大,利率下降。
过程是这样的:
货币供给量上升——>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使总需求上升,刺激消费,收入上升
当纸币发行量过大,会使物价急速上涨,引发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之后即萧条。

你最好去百度IS-LM模型,看一下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7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以及货币流通速度

也就是说 如果商品数量越多 价格越高 就需要更多货币去购买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那么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变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3
一般而言,企业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即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总投入包括自有资本、融入资金及与其对应的机会成本和利息支出,其中融入资金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也是货币政策影响投资的主要渠道。项目产出主要是指项目可带来的所有收入。
  在经济扩张初期,经济发展势头趋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市场需求和商品销售量逐步增加,市场预期较好。此时,央行通常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受较好市场预期的影响,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增加,因此企业一般可以较容易地从外部获得资金。对于可以获得直接融资的企业,较高的股票回报预期使其股票价格上升,进而很容易通过增发股票获得大量资金;而对于依靠间接融资的企业,也因商业银行相对宽松的资金供给和良好的预期收益可以容易地获得贷款。随着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宏观经济表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企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出现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和借贷成本(利率)的不断上升。为了避免经济转向过热,央行会适时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投资过热。
  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增加借贷资金成本,或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减少货币供给,达到控制投资过度增加的目的。在资金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压缩货币供给,必然导致资金流动性趋紧,资金利率大幅上升,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借贷成本、减少了现金流量,而且使资产净值减少,降低了企业融资能力。此时,依靠直接融资获得资金的企业,由于市场利率上升,股票价格相对下降,直接筹资成本增加。而依靠间接融资的企业,一方面,由于企业资产价值的缩水减少了企业在银行的抵押净资产,促使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减少风险资产;另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减少降低了银行的可贷资金,直接降低了企业间接融资水平。此时,企业资金短缺导致资产负债表状况恶化,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加大,银行“惜贷”的同时还要提高对风险资产的补偿,进一步导致利率上升,支撑了货币政策的收缩效应。尽管由于产品价格粘性影响,短期内企业销售收入受到的影响还较小,但受资金来源和成本刚性影响,筹资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开始逐步收缩投资,经济开始趋冷。经过资本市场―企业―资本市场的反复传导,紧缩信号逐步放大,价格下降,投资规模不断减小,从而使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投资的效果明显。
  受紧缩货币政策信号放大(乘数效应)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实体经济走入低谷,进入经济收缩阶段,有时受实体经济过度下行和其他体制方面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局面,如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风暴。此时,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必然会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但由于市场预期较差,商品销售量减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扩张性货币政策一般是通过下调利率等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或通过下调准备金率、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虽然利率下调使企业净资产和可抵押资产价值相应回升,但是对于经过经济下行洗礼的企业而言,即使市场预期变好,也不容易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来源。一方面,由于受居民避害心理影响,股市还未走出低谷,企业难以获得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出台前的经济下行阶段,企业已经将相当部分资产抵押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出台后的一段时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可以作为抵押,而且银行对企业在紧缩时期糟糕的资产负债表还心有余悸,对企业资产负债好转的预期需要一个调整过程,因此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受信贷配给的影响,即使货币政策环境比较宽松但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比重仍然很小。一方面,造成大量扩张资金闲置,形成无效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被抑制,形成无效需求。同时,受价格粘性影响,短期物价水平难以上升,因此企业的投资热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