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庆削木为鐻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梓庆削木为鐻原文及翻译如下:

《梓庆为鐻》zǐqìngwéijù,战国时期庄子创作的文言文,选自《庄子·达生》。

成语寓意

养生者如果经常进入这样的“忘我”境界,也便能够“得道”了。

译文

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鲁侯见到便问他,说:“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

梓庆回答道:“我是个做工的人,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虽说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

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欣赏评点

庄子是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学识渊博,司马迁说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他讲到一系列的工匠技艺的故事,如《庖丁解牛》、《梓庆为鐻》、《津人操舟》、《吕梁丈夫蹈水》、《佝偻承蜩》等,以阐述文学艺术创作的的“虚静”和“与物同化”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

才能创作出与自然相合、与天工同化的出神入化的作品。本文提出了“心斋”的概念,就是心灵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和杂念。

进入“无待”的境界。梓庆依三个步骤依次淡忘了利、名、我,才能以我的自然和木的自然相应合,以天观天,以天合天,做出了鬼斧神工的钟架。这也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