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维“出格”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

如题所述

面对孩子的思维“出格”,如果父母认为是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思维的“出格”,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思维“出格”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一名非凡的天才或奇才。

孩子的“出格”思维值得家长重视起来,从小就形成创新意识,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思维,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青春期孩子大多容易思维“出格”。这一阶段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是心理发展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青春期是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所以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也不再以父母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看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如果正确引导,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孩子处于发育的青春过渡时期,情绪起伏不定,容易冲动,做出偏激的事情,而思维“出格”也是经常发生的。习惯有“出格”思维的孩子,不会受到长期滞留在心中的情绪的困扰,而是懂得发泄,善于调节,这对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是对传统思想束缚的挑战和突破。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敢于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敢于对传统观念发起攻击,他们追求个性,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求新求变,即便“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也坚持走自己的路。他们喜欢异想天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求异思维让他们独辟蹊径,从另类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孩子产生“出格”思想,实质是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从心理上有了“突破”的想法,就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出格”的思维,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因势利导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1、鼓励孩子的“出格”思维。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思想,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映。孩子的想法独特,观点新奇,思维出格,并不是意味着学坏了,而是孩子心理成熟的反映。

2、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父母应该平等地与孩子对话,禁止粗暴,伤害孩子的感情,更不可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可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少干预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沟通,最好由爸爸出面处理问题,这样会更默契。比如,爸爸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与他谈心,主动找孩子聊聊心事,当孩子遇到困惑时,爸爸可以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跟孩子分享。

3、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思维“出格”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真诚地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高效的教育方法。

总之,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思维“出格”,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走出精彩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8

一次美术课上,10岁的佳音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画了一幅画递给了妈妈。妈妈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只是在画纸边上画了一只鸭屁股,觉得不可思议,于是问孩子:“儿子,怎么只画了个鸭屁股呀?怎么乱画呢?中间这么大地方不画,画到边上干什么???”

佳音说:“鸭妈妈和鸭宝宝出去玩,走散了,鸭宝宝到处找妈妈呢。你看它都走出格去找妈妈了,多着急呀。”

原来,这是一只着急找妈妈的小鸭子的半个屁股,妈妈听后为儿子的这种想象力和表现方法感到骄傲。

现在的孩子们过着优越的生活,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社会影响,都与父母的童年大相径庭。他们过早地接触社会、认识新事物,懂得的知识更广泛,再加上学校教育的重视,使得现在的孩子头脑更聪明,成长得也更快。科学的教育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儿童智力的开发和多方面才能的培养,激发好奇心,开拓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鼓励孩子们的思维“出格”。

面对孩子的思维“出格”,如果父母认为是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思维的“出格”,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思维“出格”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一名非凡的天才或奇才。

孩子的“出格”思维值得家长重视起来,从小就形成创新意识,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思维,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青春期孩子大多容易思维“出格”。这一阶段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是心理发展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青春期是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所以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也不再以父母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看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如果正确引导,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孩子处于发育的青春过渡时期,情绪起伏不定,容易冲动,做出偏激的事情,而思维“出格”也是经常发生的。习惯有“出格”思维的孩子,不会受到长期滞留在心中的情绪的困扰,而是懂得发泄,善于调节,这对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是对传统思想束缚的挑战和突破。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敢于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敢于对传统观念发起攻击,他们追求个性,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求新求变,即便“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也坚持走自己的路。他们喜欢异想天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求异思维让他们独辟蹊径,从另类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孩子产生“出格”思想,实质是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从心理上有了“突破”的想法,就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出格”的思维,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因势利导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1、鼓励孩子的“出格”思维。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思想,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映。孩子的想法独特,观点新奇,思维出格,并不是意味着学坏了,而是孩子心理成熟的反映。

2、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父母应该平等地与孩子对话,禁止粗暴,伤害孩子的感情,更不可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可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少干预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沟通,最好由爸爸出面处理问题,这样会更默契。比如,爸爸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与他谈心,主动找孩子聊聊心事,当孩子遇到困惑时,爸爸可以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跟孩子分享。

3、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思维“出格”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真诚地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高效的教育方法。

总之,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思维“出格”,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走出精彩人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