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牛群、冯巩的相声水平?

如题所述

个人认为牛群冯巩这对搭档的大多数作品,前卫有余,沉淀不足。

牛群冯巩这对搭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以『孟良焦赞』『三太香武』的模式存在的。二人以『子母哏』名动天下。『子母哏』原本是传统的对口相声中一种表现方式,但牛群冯巩二人几乎让全国很多观众把『子母哏』当成他们二人的代名词。直到牛冯二人分道扬镳后多年,有些喜欢相声的听众一提到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还会脱口而出『牛群冯巩』(或『冯巩牛群』),似乎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就有巨大的艺术魔力。其实这俩人在一起合作,也就是十多年的光景。1988年,冯巩原来的搭档刘伟出国,冯巩在拍摄电视剧《那五》时与牛群邂逅,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搭伙。2000年春晚,冯巩与郭冬临搭档表演《旧曲新歌》,这是郭冬临首次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表演相声;2000年底,时年51岁的牛群在安徽省蒙城县挂职锻炼任副县长职。

二人合作以前,冯巩是与刘伟搭档,《八戒贬悟空》《搭配协会》《巧对影联》《婚丧嫁娶》,代表作在当时耳熟能详。牛群则是在部队中发展,与赵福玉、李立山等也留下了不少佳作,比如《威胁》《巧立名目》等。我们可以发现,在两个人还没有合作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就几乎全部的创编作品而非传统相声。这也是当时相声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二人合作以后,佳作率似乎更高了。早期的《小偷公司》《我错了》《办晚会》《生日祝词》批判现实深刻而辛辣,段子内容有如投枪匕首般锋利;中期的《两个弄潮儿》《最差先生》《明天会更好》《有话坐下说》甚至包括稍晚的《瞧这俩爹》,『子母哏』的模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哇赛相声还能这么说』『两个人好默契哎』;到了晚期的一些作品,诸如《坐享其成》之类的,讽刺谈不上锐利,题材谈不上新颖,但还有一个实际作用,为后来冯巩的很多节目创立了一个模式:拉抽屉打脸。我们甚至在2014年的春晚上,仍然看见冯巩老师沿用这一模式,好模式它……长寿哇。

从牛群冯巩早、中期的作品内容和质量来看,二人可以说走在了相声发展的前列。相对传统作品来说,他们的作品内容新颖,形式灵动,主旨鲜明,讽刺性强,能够使人过目、过耳不忘。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其他新作品来说,二人在『子母哏』的结构上独辟蹊径,乙角色的台词、戏份、比重大胆增加,形成了浓郁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对后来的奇志大兵、苗阜王声,都或多或少的造成了影响,不得不说牛群冯巩的相声,在当时是前卫的,是领先于时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7

早期的优秀作品,故事性较强,因此牛群的逗哏属性还是比较稳定,冯巩时而通过『神吐槽』抓到笑点。这种表演的模式潜移默化地构建了冯巩『干板垛字』的翻包袱模式,『你长的不怎么~白!』『错!招~待~所~的!』『打死也不拉!打不死~就!拉~』中期的『子母哏』模式,更多的靠甲乙双方的矛盾冲突引发争执(用现在话说叫『撕哔』)触发笑点推进剧情,疑似是早期的辛辣题材难以为继而进行的内核调整。到了后来的《坐享其成》,甚至包括冯巩单飞后的一些作品,并没有从牛群冯巩时代早中期的作品中沉淀出更多营养。能够直观看到的,只有冯巩的硬朗的翻包袱口风和来回拉抽屉『打脸』的剧情模式被沿承了下来,而这两点,却并不是牛群冯巩当年那些佳作的核心所在。

第2个回答  2018-01-07

牛群冯巩同样有《领导冒号》(《巧立名目》)《我是爸爸》(《威胁》)这两个作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下载比对收听。前后两版纵向对比,可以看出二人合作前后的风格转变:有意识的增强娱乐性,对相声作品原本的深刻程度进行了冲淡。但是同期牛群冯巩的其他作品并不失尖刻辛辣,这就形成了一个令人疑惑的谜团。个人推断大概是两种可能:1、演出时的主办方要求;2、演出时二人搭档的水平尚难以达到原作的高度。如何分析,见仁见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