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有几个?

谈恋爱 求婚 爱上一个人 结婚 买房 买车

人生的大事,是生死轮回!

古德云:“世间大事唯生死,不念弥陀更念谁。”人生的目的,是信心念佛,经云:“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人,都有欲望。欲望有净不净,有深不深,有显不显。

所言“欲望是成长的原动力”,则依净欲将使人成佛,依不净欲将使人下堕。

其实,人之欲望都是不净、有污染、而且深。虽不显露,却如暗流,可谓根柢深植。平时按兵不动,一到想起心修行时,欲望便起,处处成障。因此修行乏力,直觉地狱之火一直燃烧着身、燃烧着心,那个时候,只有绝望。

所以,人一到最后,无不绝望。

因此,《无量寿经》言:“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人生下来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死后又成了什么?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人生的大事、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知人生的目的而活着,不是没有意义吗?不是迷迷糊糊地在过日子、蒙着眼睛往无间地狱迈进吗?

释尊说:“人命在呼吸间”、“人生无常”、“人生是苦”、“必堕无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但自己的心行,岂非彻底地在跟释尊唱反调,以行为来表示否定吗!

这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佛而存在的,是为了学佛而生活,为了念佛而生存,否则一切的一切便全部失去了意义。

人生的大事是“后生一大事”,“后生”即是死后的世界。五戒成人,十善生天。人生在世,戒、善俱缺,因此,后生必堕地狱,人生的目的在于解决这“必堕地狱”的后生一大事。

此生很短,而未来无尽,无尽的未来是往生极乐或堕落地狱?唯有这才是人生的大事,这件大事不解决,生而为人的意义便失去了。

要解决这后生一大事,自己没有力量,诸佛菩萨也没有力量,这十方世界中,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才有力量,而且弥陀的存在,就是为了拯救我们这必堕无间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不能使我们往生,弥陀便放弃佛的资格,无资格称“阿弥陀佛”。而今,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在说法度众生,我们唯有任凭、随顺弥陀的救度,不论自己的善恶、贤愚,投入弥陀的怀抱,过安稳的日子。

我能存在是弥陀之荫,我有今天也是弥陀之荫。

虽然依旧忧悲苦恼,但弥陀使我领受那永不绝望的安慰。

弥陀生命充满在我心中,弥陀光明环照在我身上。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今天,明天,永远。

译古德嘉言共勉:

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身虽卑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

苦生于欲而劳身,名出于我而费心;知命者于人无怨,知足时于世无求。

见朝结草尖之露,思此身脆弱不坚;就夕立空中之烟,悟世事梦幻无常。

求而应求法之缘,慕而应慕道之友,报而应报佛之恩,谢而应谢师之德。

人生在世,谁能免死?

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愚也!

人到底为什么而生?

又为了什么而活下去?

非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生存的目的又是什么?

你这样每天过着同样吃、睡、工作的生活可以吗?

你的人生就这样结束满意吗?

这些事你曾否考虑过?

生而为人,若对这些不加以深切思惟,就太枉费生而为人的价值了!

你们听闻佛法有段日子了,应该知道得人身是极为困难的,这种困难度实在难以形容。当听到得人身如掌中土、如盲龟浮木、如高山垂线时,心中有何感想?

若没被惊吓到当晚睡不着,显然善根太浅、根器太钝了。

如果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是乡村老太婆的迷信,那真是“一阐提”了!

听闻佛法,要以法印心,深入思惟到自己就是那样。

人身既然难得,可见一旦失去人身,后生便要堕入三恶道。

即使幸而为动物,应知被割被烹之后、摆在桌上的那块肉就人生在世,谁能免死?

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愚也!

是自己;

一般人每天杀生吃肉,只怕连当动物的缘都说不上,除了地狱,别无去处。

既是这样,则若今天一死,今天就要承受地狱中无法形容、难以忍受之苦。

而人生无常,此身脆弱,人随时都会死,地狱之火就在每一个人脚下。

善导大师说:“三恶火坑,临临在足下。”这比什么都现实、都严厉,是真的可惊可怖,不是儿戏!这是人生之大事!

学佛就是要知道人生有这一大事,而趁着今天这口气还在时,立刻把握,非解决不可。尽管每个人之性情、趣味、事业各有不同,但只要生而为人,就有这件大事,而且非早日解决不可,否则若还能不恐怖、不惊慌,岂非愚顽不灵?

我们已知道有这人生之大事要解决,有这人生之目的要完成,但世上还有更多的人未闻未知,而这些人都曾是自己生生世世以来的父母兄弟,怎忍心看他们堕入火坑,承受遥远漫长的火烤油煎之苦而不动心?

因此,应该发起大志,要救度自己,也要想度他人,而能救度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的,唯有弥陀伟大的悲愿。

不用说这要下很大决心,似乎很难。

但请想想,人生到最后得到了什么?

又带走什么?

岂不是“世上万般带不去,

一双空手见阎罗”吗?

人们常借口说民生问题很重要。

是的,但只要不饥不寒,便可度年度日。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人为虚假的事付出一生,却将真实佛法的事看作业余,而在工作、娱乐之暇才想到学习,这谈得上聪明有智慧吗?人生在世,谁能免死?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愚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4
婚姻'''事业'''生子'''死亡'''埋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