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说说对你的启发?谢谢。

如题所述

此文出自于孔子的《论语》

主要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解读】: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求知为用,要广泛地与志趣高洁的人交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但这仅仅是“人”,而不是“才”.要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人的最高层面.“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子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才能符合孔子的人才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标准.正如毛泽东所说:“这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读】: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有四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第四,也是我认为正确的解释,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解读】:
  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
  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其实并非互文,罔和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学而不思是指只读书学习知识而不懂自己去主动判断,这样对于学到的纷乱繁杂的知识不去主动判断就会陷入迷惑当中;思而不学是指自己独自闭门思考,而不懂去向外界、书本中学习基本的知识,陷入盲人摸象的困惑和危险中。相信有过读书、思考经历的人都有此体会。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学与思相结合: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出自《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用他们的缺点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解读】:

孔子的“二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人赞赏。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以他人的短处作为自己的镜子,其中包含深刻的哲理。追求善美,是一个人发掘内心道德主体性的表现,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善于从他人的不善之处,反躬自省,从而改掉自己的缺点,则是很困难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着眼,才是真的会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8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实践与锻炼才能得到学习的成果与收获,学习的宗旨,不外乎是获得一些完善自身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而孔子认为学习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学习之前我们需要修身养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勤勤恳恳与脚踏实地地积累,学习之后也需要我们不计功名地去温习,随时随地学习进步,才能造就积极进取的人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