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苗木是形成树性不良的?

如题所述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苗木的良莠与以后树性的好坏,当然是密切相关的。前一个问题,已有一些苗木影响树性的介绍。浙江黄岩制订了东魁杨梅苗木质量的地方标准(DB331003/T6.2—1999),规定苗木分为一级、二级。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商品苗出圃。其中:一级苗干粗大于0.6厘米,干高大于40厘米,根系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二级苗干粗大于0.5厘米,干高大于30厘米,根系较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可是,有的人只图眼前方便,任意地在市场上购苗;或是受那些专门搞鱼目混珠,良莠不分的苗贩子欺骗,买了劣质的苗木,终于酿成“好稻苗只保一季,劣树苗受亏百年”的苦果,悔不当初。
哪些东魁杨梅苗木是形成树性不良的呢?如:徒长苗、衰弱苗、病虫害严重的苗、根系不发达的苗等。若是品种不纯的苗,就不是东魁杨梅的苗木;也就不是本书叙述的内容。所以不作谈论。
造成劣质苗木的原因,除病虫害暂且不谈外;现以接穗、砧木、嫁接苗三方面作如下介绍:
第一,接穗。接穗是保证东魁杨梅优良种性的根本原因。本来要求采用健壮成年树的树冠顶部向阳面粗壮的上年生枝梢,粗度在0.5~0.8厘米作为接穗。可是有的人在采接穗时较为马虎,终使育成的苗木混杂着劣质苗。如:
徒长枝:嫁接成的苗木能够抽生长枝,有徒长性,叶片宽大。至成年树的枝梢旺长,结果性能差,必须多年多次控梢,才能逐步矫正。
虚弱枝:有两种原因。一种因病虫为害后而虚弱,作接穗嫁接后成活率不高;若是嫁接成活,其生长势衰弱,经过“二复苗”(又称“再茬苗”,就是第一年出圃时的纤弱苗,剪去上端,重新培育长成的苗)后,才能出圃。另一种是徒长性的枝梢,因萌发季节较迟,纤嫩虚弱。若是作接穗嫁接成活后,苗木枝梢纤细,也是表现虚弱的状态。
荫蔽枝:因萌发的部位不同而有两种。一种是萌发在树体的基部,如主干或主枝基部,也叫“下脚枝”。另一种是萌发在树冠内部,也就是“内膛枝”。这些枝嫁接成活后,其苗木虽会徒长,却是虚弱。
以上这些不良枝,嫁接成不良的苗木,至成年树就有不良的树性。
当然浙江黄岩各个育苗户都不马虎采取接穗的;而是认真选取枝梢,培育壮苗的。如老果树专家洪湘汉先生在发掘东魁杨梅母树后,就繁殖苗木500多株,种植在鼓屿乡(现是南城街道办事处)药山村一带。这就是东魁杨梅在国内第一次的较大发展。药山村也成为目前较大的东魁杨梅基地。可是育苗大户任楚明并不认为这些都是育苗采穗的“放心树”,他却要自己种植母本园,观察其每株确是结果良好,才是采穗的“放心树”。因此,育的苗木就纯正又健壮。又如东魁杨梅始祖地的东岙村、安然村等地的果农中,有洪官顺、李冬春、解仲德等户,为保持东魁杨梅老祖宗的习性,育的苗也是纯正、优良的。
第二,砧木。因为我国的杨梅属有:杨梅、毛杨梅、青杨梅、矮杨梅等4个种。这些种,都可以作为东魁杨梅的砧木。可是目前普遍都以播种杨梅实生苗或是挖掘杨梅野生苗为砧木,称为“共砧”。其中:
野生苗:因鸟、兽吃食后撒生的种核。所以山上的野生苗资源是比较多的。过去,黄岩的苗农大多采用野生苗为砧木。可是,挖掘野生苗不仅费的功夫多,大量育苗有困难;且是育成的苗木,其质量较差,如:根系不旺,嫁接部位粗糙,愈合困难,生长势差。这些苗木会给成年树带来不良的树性,因此现在很少被人采用。
播种实生苗:这是既快又好的方法,目前普遍应用为砧木。可是,亦有在培育实生苗过程中,产生一些根系不良的实生苗,如病虫为害,园地积水,土质黏重,天气干旱,黄芽(从种核中刚长出的小幼苗)未移等。在嫁接后不是在“生荒地(山坡开垦后从未种植过作物的土地)”培育的嫁接苗,根系也会是不发达的。
以上这些不良砧木培育的不良嫁接苗,也会带来成年树的不良树性。
第三,嫁接苗。除以上的一些原因外;嫁接苗在培育过程中,也要求认真管理,使成为纯正的健壮的苗木。至于造成劣质苗的,还有以下的原因:
①嫁接技术不好,砧木与接穗的伤口没有密接,愈合不良。
②圃地的土质不好,通透性不良。
③天气干旱未及时抗旱,没有遮荫防晒,圃地没有铺草。
④病虫防治不及时,遭病虫为害后没有及时复壮。
⑤嫁接成活后没有及时解除绑带,没有及时除萌。
⑥铺地移植过密,枝梢纤弱,根系不发达。
⑦施肥不当而遭伤害。
因为好苗长好树,结好果。而劣质苗就会带给不良的树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