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怎样分类的?

如题所述

恐龙被发现之初,人们一直以为它是种“巨大的、恐怖的史前怪物”,后来,人们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种巨大的史前爬行动物。于是,有些科学家开始着手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恐龙。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依据一些共同特征,为这个已经灭绝了几千万年的庞大家族整理出家谱?

恐龙的分类

根据科学研究,从三叠纪中期恐龙出现到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恐龙家族的成员超过了1000种!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广泛讨论,古生物学家们终于就恐龙的种属问题达成了一致。

他们依据恐龙腰、臀部骨骼结构的不同,将恐龙分成了两类:具有向前突出的耻骨恐龙称为蜥臀目恐龙,而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的则称作鸟臀目恐龙。

不久,为了完善恐龙家谱,科学家又将它们进一步细化。蜥臀目方面,那些靠两足行走,嘴里长满锋利牙齿的肉食性恐龙被归为兽脚类。和兽脚类拥有相同的髋骨的植食性恐龙被称为蜥脚类。而鸟臀目的成员则被分到了五个不同的家族。

以两肢或四肢行走的植食性恐龙被称做鸟脚类;披着厚厚铠甲的“爬行坦克”被称做甲龙类;背着长长的骨板或刺刀的称为剑龙类;长有厚重头颅的是肿头龙类;而以四肢行走,头上长有巨角的则是角龙类。

恐龙分类的多样化

虽然现在人们对恐龙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模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的出土,科学家发现这些分类还是远远不够。比如1999年,甘肃省古生物研究中心的专家就在兰州盆地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恐龙化石。根据牙齿的形态,这种恐龙应该属于鸟脚类。但和以往鸟脚类恐龙三四厘米长的牙齿相比,这种恐龙的牙齿显然太大了,足足有14厘米!因此,或许有一天关于恐龙的分类还会改变。

鸟脚类恐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5
  生活于地球上的恐龙很可能在1000种以上,但是恐龙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被发现的恐龙有上百种。随着恐龙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所知的恐龙种类还会不断增加。
  根据臀部结构的不同,所有恐龙都可以归入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又可以划分为比较小的类,直到科这一层。
  蜥臀目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鸟臀目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0、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
  甲龙类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肿头龙类的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他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