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文化、思想、心理?

如题所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辨证关系】

一、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扩展资料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归根结底只决定于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社会历史也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1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管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不依赖于意识,这种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认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第2个回答  2019-12-27
因为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派生的。所说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文化、思想、心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