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医为何被称为“岐黄之术”?

如题所述

“岐黄之术”中的“岐黄”实际上是两个人的简称,其中“黄”就是黄帝,“歧”则指的是岐伯。岐伯和黄帝是同一时代的人,其人以医学精湛著称,曾经负责黄帝部族的医疗和卫生工作,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医学家。

《帝王世纪》中曾经写到,黄帝命令岐伯尝草记效,然后登记造册,负责治疗族人病患。后世的《黄帝内经》等书,都是以岐伯的记录为基础写作的。后世为了表达对岐伯和黄帝的敬意,把医术称为“岐黄之术”。岐伯的名字排在黄帝之前,充分说明了他对我国古代医学的贡献之大。

岐伯在医学上的贡献主要记载于《黄帝内经》,据说当时还有与之对应的《黄帝外经》,却不幸失传了。《黄帝内经》实际上不是岐伯的著作,但也不是黄帝的著作,而是经过多位医家之手。直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才最终成型。对于《黄帝内经》贡献最大、最早的人,无疑就是岐伯。

但是由于世人对皇权的崇拜,岐伯这个贡献最大的人却被渐渐遗忘了,还好,一个“岐黄之术”的中医别称,让我们知道岐伯这位医药界的先驱。

《黄帝内经》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医学理论。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即《素问》和《灵枢》,其中《素问》是对医理的阐述,《灵枢》则主要阐述如何利用针灸治疗各种疾病。《黄帝内经》的内容非常繁杂,后世很多医药学者都整理出过新的作品。

明朝张景岳所著《类经》一书比较系统,他按照不同的病理将全书分为十二类,分别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

此外,《黄帝内经》的内容不仅涉及医学,还包括哲学、天文、地理等,全面阐述了人体构造及其运行规律,以期最大限度地说明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因此,后世对于《黄帝内经》的研究也不仅仅限于医药学者,这也让《黄帝内经》获得了“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的美誉。而每一个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人,都不应忘记对这部著作贡献最大的岐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7

《齐黄手艺》中的“齐黄”实际上是两个人的缩写,其中“黄”是黄帝,“齐”是指齐伯。齐伯和黄帝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以高超的医术而闻名。他们曾负责黄帝部落的医疗卫生工作。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医学专家。

上个世纪,黄帝曾下令七伯尝尝草,记录效果,然后登记,负责治疗少数民族病人。后来的著作,如《黄帝内经》,都是根据齐伯的记载写成的。后人为了表达对齐伯、黄帝的敬重,把医术称为“齐黄术”。齐伯的名字在黄帝之前,充分显示了他对古代中医的巨大贡献。

齐伯对医学的贡献主要记载在《黄帝内经》中。据说当时有一部对应的黄帝外经,可惜失传了。其实,《黄帝内经》不是齐伯的作品,但也不是黄帝的作品,而是通过许多医生的手。直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才最终形成。齐波无疑是对《黄帝内经》贡献最大的第一人。

然而,由于世界对皇权的崇拜,做出了最大贡献的齐伯却逐渐被人们遗忘。幸运的是,一个中医昵称为“七黄术”,让我们认识七宝,医学的先驱。

《黄帝内经》的最大贡献在于医学理论的建立。这本书分为“素文”和“灵书”两部分。其中《素文》是对医学理论的阐述,而《灵枢》则主要描写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各种疾病。《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复杂,后世许多医学学者对其进行了整理。

明代张景岳的《雷经》是一部系统的著作。根据病理的不同,该书分为十二类,即生、阴阳、脏腑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治疗、疾病、针灸、运气和沟通。

此外,《黄帝内经》的内容不仅涉及医学,还包括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全面阐述了人体结构及其运作规律,以最大限度地阐释《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因此,后世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医学界,更使《黄帝内经》享有“上穷天机,下极地理,取事远,近而问”的美誉。而每一个研究古代中医的人都不应该忘记对这项工作贡献最大的奇博。

第2个回答  2019-09-26
后世为了表达对岐伯和黄帝的敬意,把医术称为“岐黄之术”。岐伯的名字排在黄帝之前,充分说明了他对我国古代医学的贡献之大。
第3个回答  2019-09-26
是中医从古至今的用药起名所致吧,中药熬好之后都是黄的
第4个回答  2019-10-13
中医跟现在的西医不太一样,医学精湛,一个“岐黄之术”的中医别称,让我们知道岐伯这位医药界的先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