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才的企业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临沂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罐头、速冻食品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中型民营企业。下设成都、滨州、平邑、地方4个分公司,济南、青岛和临沂3个办事处,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100余人。拥有18条国内先进的果蔬罐头生产线,2条速冻生产线,主要生产各类果蔬罐头和果蔬速冻食品,年生产加工能力5万吨,是山东省最大的果蔬罐头生产企业。
公司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2007年被评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2008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临沂市“出口创汇十强企业之一”、“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近两年,公司先后投资1500万元,扩建生产车间4800平方米,库房12600平方米,配套了5000吨恒温库和速冻生产车间。安置下岗职工75人,大中专毕业生286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果品、瓜菜、食用菌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现发展标准化黄桃生产基地7000亩,草莓生产基地3000亩,黄梨生产基地4000亩,成为规范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公司牢牢坚持“客户至上,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先后通过了ISO9001 、HACCP、 BRC、IFS等多项国际认证,实现了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是目前国内同行业通过国际认证最多的企业。产品得到国内外新老客户的一致好评,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公司生产各类罐头4.2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上缴税金1600万元,累计发放工人工资2350万元。
寒暑往来,春华秋实。短短二十年,康发公司在刘新才的精心经营下,由当年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短短二十年,刘新才凭着一股子韧劲,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康发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刘新才收获着成功和喜悦,却也品尝着创业的艰辛。
有志者事竟成
临沂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康发食品厂,成立于1989年。康发公司主要生产水果、食用菌、蔬菜三大系列的罐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现代标准规范化的罐头生产企业。刘新才创出了一条具有康发特色的经营发展之道。
1980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刘新才,走出了校门步入社会,满怀梦想地踏上了他新的人生征程。20世纪80年代是户口壁垒高筑的年代,农村人要想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可谓困难重重。在考学、当兵、当工人都未能如愿的情况下,他只好在父母的安排下做学徒当了一名木匠。一学就是两年,那年月,虽然有点手艺在农村特别吃香,但当木匠不是刘新才的志向,这个行业离他的理想差得太远。为了梦想,年仅18岁的刘新才冲破世俗的观念,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撂下木匠挑子,带着东借西凑的1000元钱,投身商海做起了五金杂货生意。
为了能获取多一点的利润,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刘新才骑着一辆自行自行车去50多公里的临沂购买货源。来回就是100多公里,因去一次临沂不容易,刘新才就多批一些货,导致自行车超载,出现爆胎、断辐条的事经常发生。凭着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个性,刘新才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下来,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但是,刘新才不是小富即安的人,他的心里构想的不是生活无忧的小康生活。自己富了,怎样让更多的沂蒙人富起来?怎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多做贡献?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他把目光瞄向了更高、更远、更广阔的市场。
刘新才的老家盛产果品。1988年的秋天,他望着自己家乡漫山遍野的山楂、苹果,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在水果上做做文章呢?经过几年生意场上的奔波,他对商业信息十分敏感。听说地方镇有人开罐头厂,开始加工水果罐头。他觉得机会来了,几年的经营历炼了他的市场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首先考虑到的是市场。
枣庄、济南、河北、山西,刘新才经过展转奔波,对这些地区的罐头市场可以说是做到了“了如指掌”。他发现市场上的罐头特别畅销,但产品大多来自江南。北方生产的很少,且大多是国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差。于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发展宏图从他心里勾画了出来:办一家果品罐头加工厂,对当地的水果进行深加工。
看着漫山遍野的水果,凭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几年的商品经营经验,刘新才下定决心,他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办厂子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办厂需要资金、场地、设备、技术、职工等等,仅有初中文化的他,从此便没白没黑地筹划如何办厂,并竭尽全力钻研起罐头生产制作技术。他摘了山楂,买了白糖,做起了罐头。他反复试验,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掌握了生产罐头的技巧,熟悉了罐头的生产流程,成功地制出了他的第一批罐头。望着自己制出的产品,他心里忐忑不安,还没有销售,不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结果。在家人和乡亲们期盼的目光中,刘新才带着自己的第一批产品来到枣庄。当时,正赶上山东省食品卫生检查团在枣庄检查食品卫生。他们对刘新才的罐头产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经检测,其罐头无论是卫生、质量还是糖度、计量等多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听到这个结果,刘新才心里有一种异样的喜悦。他深知,他的这第一批产品检测合格对于他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看你怎样去克服困难。”在公司发展方面,刘新才克服种种困难,用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解决了厂房和设备问题。1989年金秋,他投资8万元,拥有50名员工的“平邑康发食品厂”注册成立了。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经营的根本。凭着刘新才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客户的以诚相待,他的罐头产品很快在枣庄打开了市场,销量日趋猛增,成了当时市场上的主力军。
没有一帆风顺的市场,创业之路历来就是坎坷波折的。正当刘新才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时,他遇到了国家紧缩银根,整个市场出现疲软,产品出现滞销,致使产品积压、货款拖欠等一系列经营问题。刚刚走上正规的康发食品厂,一下子积压了5万多元的产品,货款也拖欠4万余元,这一切,弄得刘新才措手不及。
面对困难,在这样极其不利的市场情况下,刘新才没有打退堂鼓退缩,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维护旧客户、开辟新市场。为了树立信誉,盘活资金,发放员工工资,刘新才以低于成本2角钱的价格把库存的产品全部卖给了一位滨州客商,直接损失达一万余元,但是他维护了难得的信誉,为个人也为自己苦心经营的小厂赢得了口碑。
困难是暂时的,刘新才凭着聪明才智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康发食品厂又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经过了市场跌宕的刘新才意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得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否则,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潮中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为了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刘新才在产品开发和包装上下了苦功夫,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换花色品种,使康发产品走向东北、天津、江苏等省市市场。在市场恶劣的大环境下,企业效益成倍增长,规模也逐渐扩大,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1998年5月,临沂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当地第一个出口食品生产车间,开辟了地方镇出口罐头的新纪元。国外市场对产品供不应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砺,公司走向了经济良性循环的路子。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刘新才抓住机遇,于2001年投资450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罐头年加工能力达到4000吨。此后,公司又先后投资3000万元,扩建生产车间4800平方米,库房22600平方米,配套了5000吨的恒温库和速冻生产车间,使职工人数达到2000余人,年加工能力达到近6万吨。
尤以人才兴大企
人才是企业发展经营的主动力,从企业一起步,刘新才就把适合自己发展的不同学历的人作为企业的人才。他们深知,即便有再好的厂房、设备,再多的资源优势,没有技术,产品缺乏科技含量,也无法在市场上站住脚跟。而要有技术,关键是要有人才,用他的话说:“我们看的不光是学历,更看重你在同一工作上的业务精湛程度,业务精湛了,就是专家。”多年来刘新才始终坚持这种思想,广泛网络人才,多方聘请罐头行业的专家人士到他的公司担任要职,负责产品的技术革新。在此基础上,又主动与大中专院校联系,先后从院校招聘大、中专生来公司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有关业务知识,请专家来公司授课。公司领导带头参加学习,迅速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成为活跃在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同时他们还为员工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员工自学成才。通过自学考上技师、升入本科、考上国家公务员的员工达60余人。投资300万元建起了职工公寓,为公司全体员工办理了人身意外综合保险等,职工享受最低月工资保障、享受年工资。在职工文化建设上,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健身活动中心、篮球场,KTV文化中心,定期举办文娱、知识竞赛等活动,从而活跃了职工的精神文娱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刘新才指导管理者要坚持员工教育、利益驱动、感情投入三结合。在管理用人上,一切为企业做贡献为试金石。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奖勤罚懒,多劳多得,针对生产车间刘新才提出了“天天有先进,月月有奖金”的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刘新才要求管理人员视员工为亲人,对犯有错误的员工以说服教育为主,不以罚款为制约手段。如今,凡在康发工作的人员,都深切感受到公司以事业为重,以人才为重的浓厚氛围,全体员工自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工作热情特别高涨。全体员工形成了“康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说,造就竭忠尽智的人才,拢聚齐心协力的人气,是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由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严抓质量保安全
“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就要从源头抓起”,为确保食品安全刘新才每次在中层会上都是这样严格要求。刘新才非常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起紧密型、半紧密性的基地。由公司派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种植与管理指导;其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对农户按公司产品要求进行全面管理,并派技术员到田间进行全面技术跟踪,全部推广有机栽培,实行田间档案管理,成立了基地科,建立了一套《康发农残管理体系》,从源头杜绝了农残,保证了食品安全,成为真正的生态安全食品。
安全的食品需有现代化的设备来保证:由于国际市场对罐头的质量要求非常苛刻,对农药残留、异物控制等方面要求相当严格,为此,刘新才亲自联系从美国引进了120万元的气象色谱仪,利用该仪器能检测出进厂之前原料的农残,杜绝了农残超标的果蔬进厂。同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X光机食品异物探测仪、等设备检测产品,通过对农残、重金属、抗生素的检测,加强对基地农民的科学化辅导,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按国际标准组织的规定生产和加工,实行质量与客户投诉一票否决制,从而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持续稳定了国际市场。
为完善管理市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公司自觉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车间班组的三级质量检查体系,并在每个生产环节安装了监控系统,实施了对产品生产过程的严格监控,整个流程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网络,保证了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欧洲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英国零售商食品标准(BRC)认证,成为山东省同行业获得国际认证最全的出口企业,康发食品在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畅销产品,受到国外客商的高度评价。
可持续发展惠桑梓
“公司发展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的是社会责任。” 刘新才如是说。在发展公司的同时,刘新才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和创建节约环保型企业这一原则。康发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在周边乡镇发展起标准化黄桃生产基地7000亩,草莓生产基地3000亩,黄梨生产基地4000亩。真正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村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发公司在环境管理、污染治理上更是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在锅炉上采用了节能锅炉并安装了水磨除硫设备,解决了煤炭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问题。2007年年底,在原来日处理1000方污水的基础上,刘新才又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4000方的污水处理厂,并采用国内最新、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污水治理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平邑县是全国食品罐头生产大县,年加工各类水果1.2亿公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水果加工后的果皮等垃圾污染现象,一直困绕着罐头企业的发展。其中,数十家小型罐头厂,因排污不达标而停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新才四处奔波,多方打听,寻找水果加工后下脚料垃圾生态环保处理的技术。经与国家林业局、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单位合作,采用蚯蚓养殖降低了果皮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分解,产生了有机肥,通过刘新才2年的努力,利用水果下角料养殖蚯蚓技术获得成功,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热爱公益事业,是刘新才和他的康发公司另一种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5.12”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刘新才彻夜难眠,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他首先想到了灾区人民饮食物资短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于是下令全厂职工连夜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罐头,火速运往灾区。本次运往灾区20多万元的食品罐头 ,全部按照出口标准生产,确保了质量安全。随后,他又号召公司员工积极捐款。他说:“我们不能亲自奔赴救灾前线,不能亲自去帮助那些面临灾难的人民,但是不管相距多远,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灾区人民脱离眼前的困难,帮助他们重建美好家园。”
刘新才虽然富了,但他时刻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每年都要对部分困难职工家庭失学儿童采取送温暖工程的形式,进行救助。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铺路、架桥、建广场每次都是慷慨解囊。在1998年抗洪救灾献爱心活动中受到上级的表彰。
在漫漫人生征程中,刘新才靠着企业家的非凡胆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履行了经济责任,为沂蒙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刘新才和他的康发人,正用他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压不弯的沂蒙脊梁、坚忍不拔的沂蒙精神,不断谱写着更加辉煌的创业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