冫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如题所述

冫的笔画顺序:点、提。

冫(bīng)是一个汉字,古同“冰”,用作部首。俗称“两点水”。《唐韵》笔陵切《集韵》《韵会》悲陵切,𠀤逼平声。《说文》冻也。《玉篇》冬寒水结也。《韵会》本作仌,今文作冰。仌字偏旁书作冫。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开阔”(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水结晶可以直接形成立方冰。

最邻近水分子的O—O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28′。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结合另外4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由液体固化形成的产物,经过冷冻环境凝结而成,受到高温就会液化溶解,属于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自然形成,也可人为制造。

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但非常不明显,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C;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但为非线性关系。

3530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0℃,16500大气压下为60℃,而20670大气压下冰在76℃时才熔化,称为名副其实的“热冰”。冰在0℃下密度为0.92g/cm3,而水的密度正常为1.00g/cm3,所以冰能浮于水上。

除了水(H2O)以外,金刚石(C)、碳化硅(SiC)、硅(Si)、镓(Ga)、锗(Ge)、二氧化硅(SiO2,水晶)、锑(Sb)、铋(Bi)等能形成类似四面体结构的晶体也具有固体密度比液体小的性质。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熔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如果用电灯等的强光照射,冰的内部就会熔化,浮现出称为“冰花”的类似雪结晶的形状。来自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调查冰从内部开始熔化的现象,利用计算机演算了由约1000个水分子形成的冰被加热时将发生什么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