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它有何讲究?

如题所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素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在众多典籍中,唯《周礼》所记载的礼仪最为系统,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下面来说说使用范围最广、年代最长、最为基本的九拜之礼。

稽首: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见面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父、学生拜见老师、或拜天拜地拜祖宗时所用。行礼之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以表尊敬之意。

顿首:又称“稽颡”、“叩颡”、“叩头”。常为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速伸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又称“拜手”,常为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即空手之礼。行礼之时,施礼者身体呈跪姿,先跪而拱手,再俯下头但不接触地面,与心平。

振动:为丧礼相见之时最为隆重的跪拜礼节。行礼之时,施礼者不光要行“顿首”之礼,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

吉拜:古人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吉拜礼。男尚左,女尚右,行礼之时,施礼者先行“空首”之礼,然后再行“顿首”之礼。

凶拜:服丧三年期内、或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男尚右,女尚左。行礼之时,施礼者先行“顿首”之礼,然后再行“空首”之礼。表悲痛和感谢之意。

奇拜:又称“雅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褒拜:为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也称“报拜”。(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表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肃拜:又称“手拜”,为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行礼之时,施礼者双膝跪下以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8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习俗,“邪教九”是中国古代独有且相互尊重的屈膝邪教。专用,这是一个古老的解释。在现代,您还可以做出其他解释,即将这个身体献给天地,并愿意放弃您的身体。 “叩”:恭敬。

古代汉族的崇拜形式有吉首、敦寿、孔州、镇镇、吉拜、猛拜、奇柏、宝柏、苏拜。中国古代独特的跪拜仪式,以示对彼此的高度尊重。“拜神”是一种古老的表示尊敬的礼节。双手放在胸前,头朝下用手“拜”:即站起来,然后慢慢地摸两腿的膝盖,上身匍匐在地上,这个动作叫“拜”。打招呼时,捐助者跪在膝盖上,将左手按在膝盖上,并在不分散手的情况下将双手拱起在膝盖上,然后将头慢慢伸到双手前方的地面上,跌倒直到他的头触及地面并停留了一段时间。为了表示尊重。

敬拜仪式是女性使用的,因为女性佩戴的首饰较多,不方便下跪。此外,它还用于士兵,因为士兵穿盔甲,这对行动不便,古人坐在地上的姿势类似于跪,第一次敬礼时,先跪下,先鞠躬,然后头朝地,立即抬起来,这是敬礼中第二个最重要的敬礼。


平辈和同级之间,行顿首礼;对于 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振动礼为丧仪中所用;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3年之丧时所用。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中国的习俗真的是多样化的呢,而且这些习俗都是比较有讲究的,也是有来历的。都是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一种文化。

第2个回答  2019-09-26
中国古代的“九拜”

“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有“九拜”。

一、稽首(qǐ shǒu),是指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二、顿首,就是叩头(注:不是点头),“顿”是稍停的意思。古人席地而座,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礼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是拜礼中次重者。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顿首”两字,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三、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周礼》谓‘头不至于地为空手。’空手者,对于稽首、顿首之头着地而言也。拜本专为空手之称,拜之礼,即空手之礼。周之九拜,之曰空手,唯其他经曰拜手。曰拜,无曰空首者,故知空首即拜手也。”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

四、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五、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至于奇拜、褒拜,奇者独而无偶,即一拜也。褒字之义,郑大夫云:‘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段玉裁亦云:‘褒者,大也,有所多大之辞也。’大同小异,皆系多拜之意。”

六、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八、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九、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是九拜中最轻者。〈朱子语类〉云:“两膝跪地,手至地而头不下。”《周礼·春官·大祝》疏:“肃拜者,拜中最轻,唯军中有此肃拜。妇人亦以肃拜为正。”理由在于军士身披贵胄重甲,不便于拜。还记得〈史记〉中记载的周亚夫对文王说的吗?“贵胄之士不拜,请已军礼见”就是不行“空首”礼,而行军礼--就是肃拜了。
第3个回答  2019-09-18
古代的礼拜形式,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第4个回答  2019-09-20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