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哪些名字(除了完璧归赵)?

如题所述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有:

1、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2、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3、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下西洋: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

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

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5、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提到苏武就会想到“苏武牧羊”的故事,提到张骞就会想到“出使西域”的壮举,两个人同为大汉使者,又都被匈奴人囚禁过多年,看上去两人身上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仔细看来,两个人又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感受汉武雄风下的精彩故事,去认识持节不屈的爱国者和不辱使命的外交家:苏武和张骞。

苏武:持节不屈的爱国者。
苏武做官是因为父亲的缘故,苏武的父亲苏建曾经跟随卫青讨伐匈奴,因为立下了军功而被封为平陵侯。因为这个原因,苏武与他的兄长和弟弟才有了入仕的机会,做了郎中的官职,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侍从官。在皇帝身边,就有了更多进身的机会。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汉书·苏武传》

后来苏武又做了栘中厩监,官阶不高,职责是管理皇宫中的马厩。提到这个职务,就让我想起了玉皇大帝给孙悟空的最早职务——弼马温,显然苏武并没有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因此并不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重用。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汉书·苏武传》

机会这个东西是需要自己去发现的,当让一方面你要有能够发现机会的慧眼,另外就是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苏武的机会终于出现了,这个机会是汉武帝安排的,他还是要给苏武机会,让他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次的目的是缓和大汉和匈奴人之间的关系,当时大汉和匈奴经常扣留相互的使者,因为名义上是使者,很多时候也扮演了间谍的角色,因此为了安全考虑,扣留对方的使者成为了常态,但是大多情况下只是扣而不杀。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汉书·苏武传》

匈奴人的新单于继位,为了缓和和匈奴和大汉之间的关系,稳固自己的统治,首先示弱大汉,称自己是大汉的女婿,表示出了友好的意向,并主动释放了扣押的大汉使者。
郦食其虽然不是像汉朝初三杰那么出名,但是他却是刘邦非常看重和投缘眼一位谋士。在历史上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是“好酒及色。”郦食其本人也是一个自称为“酒徒狂生”。

原本刘邦对儒冠书生都有些不耐烦,认为他们总是之乎者也的长篇大论,却没有像样的结论。并且刘邦本身就是一个混混出生,所以说对刘邦个人来讲,那些知识分子的自身束缚者的理论听着就头疼。但是见到郦食其却不一样,总是能说简单扼要的说明缘由,为刘邦分忧解难。

陈留杀县令,得城池。
在汉朝还未建立之前,陈留也算是一定军事政局的重要之地。郦食其用眼光独到的军事理念,帮助刘邦把陈留县占为己有。

郦食其先用自己的口才去劝说陈留县令,但对方却未曾答应郦食其。郦食其直接帮助刘邦杀了陈留县令,然后轻轻松松的得到一座城池,在刘邦面前立了一大功,也为汉朝后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郦食其的胆识过人,仅靠个人力量便得到一座城池。也算是依靠自身实力,不辱使命。
第2个回答  2022-09-22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有:

1、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2、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3、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下西洋: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

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

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5、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第3个回答  2020-09-16
历史上除了完璧归赵,还有《战国策》中的《唐雎不辱使命》歌颂不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6
张骞出塞,郑和下西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