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儒家学派,孔孟儒学与董仲舒儒学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提取码: 8sjy 

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9

1、倾向不同

董仲舒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带有神学倾向,并且他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合理内容,宣扬加强了中央集权。

孔孟儒学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2、思想不同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

扩展资料:

董仲舒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维持和巩固汉王朝统治阶级专政。他认为,严刑峻法,给统治阶级带不来稳定的统治秩序,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他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

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04
董仲舒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主要修习的是邹衍的阴阳互补的大五行终始说,属于蚩术的范畴。著作春秋繁露,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注重统治者注重祭祀,顺天而行。因为汉武帝初登大宝,需要一种教义压制,分化当时权贵尊崇的佛道二教。重用董子改革庙堂上的文风!董仲舒是个通古博今的思想家。感觉儒家思想适合推广利用。所以利用儒家思想改变朝堂风气。压制分化佛道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刘彻推行儒教成功却雪藏了董仲舒,对他忌惮不信任,而董老却得以善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东汉以后的孺子儒孙一手泡制完善儒学而把儒教推向高潮。而儒家鼻祖是西周时期的周公旦。而非孔子!姬旦制定礼法,开办贵族君子六艺学院,培养出大批的知识分子。东周列国时期的各种(子)都是贵族阶级的子弟!老百姓根本连姓氏都没有。所谓的孔孟之道,其实根本上是周公之道。如今之人无知也……!
第3个回答  2019-09-29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是儒学最早的两位大师,对仁义的关注度更多。董仲舒则更强调“天人感应”,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您还可以看看百家讲坛里面易中天读先秦诸子百家,可能会有更直接的了解,希望能帮到您
第4个回答  2019-12-05
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全国臣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孔孟:他们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要实行“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人民,他们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