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产生心理幼稚病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英国咨询与心理疗法联合会的菲利浦霍德森说:成年人自由地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好事。但是,如果家长开始担当孩子的角色,模仿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朋友混在一起,那就值得警惕了,因为这说明他们自己的生活缺乏某些东西。这有时会让孩子觉得压抑,年轻人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

(1)心理滞留

形成心理滞留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采取陈旧的教育方式把我们曾经束缚在襁褓之中,让小时候的我们过着半寄生的生活。青年的心理滞留总是用儿童的眼光审视成人的世界,用儿童惯用的家庭方式处理成人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总是陷于挫败感的困扰之中,缺乏基本生存的安全感,人格的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价系统尚未充分地构建起来,过分地关注别人的外部评价。

(2)心理退行

如果我们的青年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成熟和发展,一旦遭遇困难便不敢继续向前行进,而又重新退缩到童年的安乐窝,这就叫做心理退行。

诞生并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向成熟行进的过程。我们从母体里诞生之后,还要从母亲心灵的子宫中继续诞生。向成熟的行进一旦终止,向幼稚的退行亦即开始。因此,我们要帮助青年坚持向成熟行进,而不再向幼稚退行。

(3)心理僭越

心理僭越的结果,是孩子说了算,父母靠边站。心理僭越之所以能够得逞,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幼稚,只要孩子以幼稚的面目出现,父母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心理僭越者有一个共同的口号,那就是“人人平等”。从法理上说当然是人人平等的,然而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并不同处于一个辈分。他们讲平等的目的在于通过平等这个跳板僭越到父母的辈分上去。伦理观念的丧失,是导致僭越的根源。

(4)心理袭取

心理袭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袭取了被自己厌恶的别人的坏东西,就混同于那个人,达到心理僭越的目的。“你是坏人,我比你更坏!”于是自然敌意就投射到自身,攻击的对象也就转向自身,转向内部,自我轻蔑、自暴自弃就是这样发生的。

(5)心理异化

我们许多父母总是希望把孩子驯化成他们自己一样模式的人,以便他们没有达成的目标由孩子来实现,就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民间叫做接班人。然而,他们又往往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的天性和自性,本性和天根。被异化的儿童即使到了成熟的年龄,也仍然像一个孩子不可能真正地成熟起来。

处于心理异化之中的个体理所当然地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因为他不可能全部地被异化,它只能部分地被异化,于是就陷于了人格分裂的状态,一个人格要做什么,另一个人格不要做什么,就陷入了不可调和的内部冲突之中。

(6)心理迷失

当我们青年陷于心理幼稚的困扰时,那么整个精神和整个人格就会陷于崩溃的边缘,或者找不到自我,或者陷于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在自我迷失的状态下,那就会感到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而是“另一个人”。

如果完全成为“另一个人”,这就是人格分裂;如果部分地成为“另一个人”,这就是人格冲突与并存。在许多情境下,我们的青年如果找不到自己,那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那么我们青年如何与外界交往呢?时而用“另一个人”的方式,时而用自己的方式,于是就会陷于精神崩溃和人格瓦解的绝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