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19世纪末出现戊戌变法?

如题所述

LZ您好
自1840年鸦片战争,满清第一次遭到侵略起,朝中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先进技术,将其引入国内,掀起第一波以“洋务运动”为特征的自强高潮。
然而,甲午中日海战的惨败,让此运动最终破产。
此时此刻,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原本相对落后的日本,亦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反观墨守成规的满清,在西方列强瓜分下犹如馅饼,被分而食之,割地赔款,逐步半殖民化。尤其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后的侵略,进一步加剧了亡国危机,是维新变法的内因之一---底层知识分子觉醒。
而之前的洋务运动,扶持培养出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这个时机逐渐成熟(但又有不足之处),是维新变法的另一内因---(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所以也要学习政治制度。西方君主立宪,和日本明治维新无疑是个好例子。这是客观的外因。
上述因素彼此交织于19世纪末的清朝中国,由此出现维新变法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是因为人们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人文思想,比较之下,感觉到自己各方面的落后,忧国忧民的意识,促使一部分高学历的先知分子,有了改变这一切的想法,于是戊戌变法变出现了,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4
1.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自1896年起,巨额的外债,兴修水利和赈灾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一些节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额度,降低官员薪俸、增加商税等,遭到官员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对,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