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光年外!天文学家发现巨型系外行星,怎么发现的?

如题所述

美国宇航局在3月21日宣布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人类已知的系外行星数量正式达到了5000颗。自20世纪末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系外行星以来,这些遥远的天体逐渐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当时,天文学家虽然推测其他恒星可能拥有行星,但能在17000光年外的距离发现如此微小的天体,确实令人震惊。
为了发现这些遥远的系外行星,天文学家开发了多种方法。凌日法和径向速度法是最常用的两种。凌日法是通过观察系外行星在其恒星和地球之间移动时对恒星亮度的微小影响来发现行星。径向速度法则利用行星对宿主恒星的引力拖曳效应,导致恒星轻微摆动,从而在光谱中产生变化。
尽管这些方法高效,但也有局限性。例如,凌日法要求观察方向与系外行星轨道平面相符,且行星不能距离宿主恒星过远,否则恒星亮度太暗,难以观测。径向速度法也有其适用范围。
天文学家还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这是一种结合了引力透镜效应和凌日法的现象。通过微引力透镜效应,当一颗前景恒星位于背景恒星和地球之间时,如果背景恒星的亮度发生变化,并且只观测到前景恒星,那么可能存在一颗未观测到的系外行星。
英国卓瑞尔河岸天文台的Eamonn Kerins博士指出,背景恒星受到系外行星影响的概率极低,因此有针对性的观测至关重要。银河系中心拥有大量恒星,是提高发现系外行星效率的理想地点。
研究人员利用开普勒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心的观测数据,发现了5个可能代表系外行星的迹象。其中一个被命名为K2-2016-BLG-0005Lb,距离地球17000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系外行星之一。这颗气体巨星的质量略大于木星,其轨道半长轴与木星相近,宿主恒星则比太阳小。
微引力透镜效应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它能让人类发现更遥远的系外行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未来,美国宇航局的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计划利用这一方法,在银河系中心寻找更多系外行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