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药品运动员慎用

如题所述

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公平的体育竞赛环境,保障奥运会胜利进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凡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品,必须在包装上标示或在产品说明书上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自2008年5月1日起,凡应标注而未标注“运动员慎用”警示语的药品,生产企业要主动召回或主动下架,停止销售。 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标注“运动员慎用”药品: 一是为防止运动员误服误用,以免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兴奋剂,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升机能状态的药物。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规定:“竞技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或不正常的方式提高竞技能力,即被认为用了兴奋剂。” 早在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就曾有关于比赛选手服用兴奋剂的报道。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丹麦自行车运动员Jenson因服用苯丙胺而在比赛中死亡的事件震惊了世界,人们开始意识到兴奋剂的危害并开始反对兴奋剂的使用。 1964年,在日本东京第18届夏季奥运会上,由日本、法国、比利时医生为代表的15国联合上书,要求对使用兴奋剂采取控制措施。为此,以梅罗德亲王为首的国际奥委会于1967年成立,展开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反对兴奋剂的斗争。1994年巴黎奥林匹克大会通过对使用兴奋剂竞技运动员的严禁条例:第一次被查出使用兴奋剂者禁赛两年;第二次查出终身禁赛。 为了维护体育运动的公平性和纯洁性,国际奥委会和许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都禁止使用兴奋剂。 但是有很多运动员并不是刻意要服用兴奋剂,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兴奋剂,从而造成误服。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品包装上或说明书上标示有“运动员慎用”字样,可给运动员以警示提醒作用。 二是为保护运动员的健康,防止运动员走入不吃药的误区。 正因为反兴奋剂的呼声越来越高,运动员对用药是非常谨慎的,即使在比赛中受伤,也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导致有的运动员因患感冒高烧不退,为了避嫌兴奋剂,连青霉素和柴胡这类药品都不能用,只好带病上场的事时有发生。 将含兴奋剂药品公布于众,是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一项内容,主要是针对运动员这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为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可以防止运动员走入“有病不吃药”和“有病乱吃药”两个误区,同时也告知普通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遇到运动员就医时,医生要负责任地告诉他们,什么药品需慎用,避免出现误服造成违禁事件。 但是,对于这些含有“运动员慎用”的药物,普通患者不要过于紧张,更不用拒绝服用。普通公众只要按说明书和医嘱来服用就是安全的。兴奋剂一定要按处方药物管理,而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滥用兴奋剂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危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