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关联

如题所述

人们对“心理距离”的理解和应用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尽管布洛的理论是基础,但后来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扩展和批判。这个概念最初源于实际的空间距离,布洛区分了艺术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和作品中体现的“再现空间距离”。他强调“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区别于物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然而,布洛在论述中忽略了“再现的时间”,这可能是他的遗漏。


实际上,关于心理距离的讨论更多地聚焦于具体的审美体验,而非美学原理。例如,观赏者对近景和远景的喜好并非固定模式,文艺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为满足当下人的需求,而非迎合时代和社会趋势。艺术作品的修订和打磨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而非类似酒的窖藏需要额外的存储阶段。


经验公式指出,心理距离D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加权系数q(取决于环境和心理状态)、物理距离L(由信息传递方式v和时间t决定)、以及心理开放度S。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关系通常较弱,而与双方的认识和接纳程度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物理距离L在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传递方式的速度v和所需时间t共同决定了沟通的有效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下,物理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古代,如飞鸽传书,物理距离就显著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和时间。


扩展资料

心理距离是一种解释美感的概念,它意指美感的产生,是来自于观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此概念源自于20世纪初对美学的研究,之后也受到国际贸易研究所援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