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曾经说过一句话:做人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懂得恩德,看中轻易,让杜月笙显得格外的沉稳,工于心计。强大的格局意识和惊人的低调内敛,更是让他拥有者一批又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从此便成为了上海滩上最盛名的黑帮教父。
浦东乡下 ,十里洋场
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滩名号最响亮的人物非杜月笙莫属,出生在高桥镇的杜月笙,不得已在高桥镇乞讨,出入赌坊。在那个乱世中,14岁的他在大上海尝尽了生活的苦,后来回忆童年时,杜老曾说:即使当时学校的学费只有五角钱,家里依旧交不起,只念了五个月的书便辍学回家。
杜月笙14岁的时候加入到黑帮团队,那时他年纪小,人却十分的机灵,很得大哥们喜爱。斗狠、钻营、溜须拍马讲义气等都是他混迹社会的生存能力。
杜月笙表面看起来像是文弱书生,背地里却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他在上海贩卖毒品为虎作伥,却在抗日时期忠心报国。此人像是一个矛盾结合体,虽是反派,但他的出现又缔造了旧社会的一代枭雄。如此鲜明深刻而又混乱复杂的人物性格,也是他传奇人生的铺垫。他像一块魔方,每一面都拼接着截然相反的色彩。、这样一个浦东乡下小人物混进十里洋场,必然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杜月笙的水果刀
少年时的杜月笙身无分文,全身的家当只有一件破烂衣衫。整日流浪街头食不果腹,幸好他遇到了一位水果店的账房先生黄文祥。水果店里有一点坏掉的,或者不新鲜卖不出去的水果,账房先生就会给杜月笙,聪明的他会将水果洗净削好,沿街叫卖。
日积月累,杜月笙靠着每天微薄的收入在上海滩活了下来。常年削皮的水果贩子杜月笙,竟然练就了一个绝技——削皮。他可以让果皮薄厚均匀的从始至终不间断地切下来,且速度很快,所以他也有了个新外号叫做水果月生。
就是这样一段经历,给了他灵感,在成为青帮老大之后,为了自身安全,他暗中将水果刀换成了瑞士定制匕首枪,悄无声息的定制,没有引起外界势力的注意。他经常随身携带却无人认出;虽然长相离奇,但也小巧精致。小刀枪的结构与普通手枪相差无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有十足的杀伤力,在袭击敌人时出奇制胜,让人措手不及,这支小刀枪容量虽小,可以填装一发子弹。且装填方便,操作简单。
遇到危险时杜月笙既可利用削水果的动作麻痹对方,又可以出其不意,五米范围内把对手击倒。削梨成大器,谁说小刀枪杠不过黄金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底层出身到上海无冕之王,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行走于刀锋剑口,即使外表光彩,也不得不做一些防护措施。
黑道教父
杜月笙本名叫杜月生,可以称的上十分普通平淡,甚至带点乡土气息的名字。后来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帮他把名字改为杜镛,号月笙。
一个黑帮头目,居然能请到国学大师改名。也许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杜宅的座上宾,除了大文豪章太炎,还有当时的名士杨度,章士钊等,黎元洪的秘书曾专门为杜月笙写了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老派人把这副对联挂在一进屋的客厅最打眼的位子。当黎元洪遭人陷害,流亡上海之时,也是杜月笙好心接纳。他曾说: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杜月笙一生交友无数,在上海号称上海皇帝,几乎就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平心而论,杜月笙细腻的心思和豪爽的为人,再加上仗义疏财,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真心佩服。虽然杜月笙一生罪孽深重,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作为和表现,也不得不让人另眼相待,他不仅拒绝的日本人的金钱诱惑、生意拉拢,还力劝其他两大亨不要做卖国求荣的汉奸。
不仅让门生参加抗日战争,勇赴战场,更是多方面派人资助抗日救国活动。黑道出身的杜月笙原本一身污点,不料想他却心怀民族大义,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但不能否认,他干的最大的事业——贩毒,却让中国百姓困苦不堪,精神不振,让本就摧枯拉朽的旧时代中国百姓越陷越深,这个罪名是他一生都无法洗脱的污点。
巍巍大上海 ,滔滔黄浦江。这个社会,当官要学曾国藩,做人要学杜月笙。他们的一生地位尊贵,身份荣华。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他们总能把水至清而无鱼的潜规则,领悟的恰到好处。人死如灯灭和人走茶凉这两句话,他们的一生都在走这条路,杜月笙在大上海见识了多少浮浮沉沉,就了解了多少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传奇一生的黑道教父杜月笙,生前挥金如土,但在临老之时却只给儿女妻妾留下微薄的资产,近十一万大洋,这和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形成鲜明对比,这和当年他在上海滩的钱财相比,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有人笑他老马无力、晚景凄凉,其实杜老的子孙后代可以称的上是当年上海三大巨头后代之中,结局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