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拜礼,揖礼,长揖这三种礼节有什么区别吗?

一直搞不清楚他们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行礼的,有谁知道吗?

1、适用范围不同:揖拜礼一般是官员上下级使用,揖礼平民之间使用,长揖不分老幼尊卑都可以使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2、行礼方式不同: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长揖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3、使用频率不同:长揖是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揖礼和长揖使用频率都要比揖拜礼高很多。

扩展资料:

交际礼分为两类,一是举止类礼节,就是如何以动作表达礼节;二是称谓之礼,这在中国古代最复杂,尤其是官场上的一些称谓。

举止类礼节大体上分为站立礼、跪拜礼、抱见礼、请安礼。同样,站立礼、跪拜礼又有很多种,分别体现礼节轻重等次,施用于不同的对象,从中可以了解人际关系、等级关系。

除此之外站立礼就是站着行礼,大致分为拱手、作揖、长揖、打躬,按次序一个比一个重。站立礼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手、臂的动作,如果表示礼重,加身躯动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1
1、适用范围不同:揖拜礼一般是官员上下级使用,揖礼平民之间使用,长揖不分老幼尊卑都可以使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2、行礼方式不同: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长揖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3、使用频率不同:长揖是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揖礼和长揖使用频率都要比揖拜礼高很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2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
  关于拜礼和揖礼先人行礼与起居方式有关。一直到宋代前,正规场合都多用正坐,就是跽坐。拜礼是源于正坐方式的礼仪,孑遗到今天的跪拜礼可以看出先民席地而居的起居习惯。故此,礼仪按照跪坐与站立可粗分为两大类,拜与揖。

  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跪,拜也。”段玉裁注:“所以拜也。”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而跪拜礼,因行礼姿势不同或行礼次数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统称为“拜”。《周礼·春宫·大祝》中有“九拜”(注意,这是九种拜法,并非后世误解的拜九次。):“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东汉郑玄注:“奇拜谓一拜也;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奇拜之奇,当读为奇偶之奇(jī) ,奇拜,就行一次拜礼;褒拜,就是再拜,行两次拜礼。古人行礼多用一拜;有时用两拜,表示更加恭敬。

  空首——跪拜礼中的“空首”礼:是下跪后两手拱合,男子左手压右手,举手加额,然后弯腰鞠躬,手触地或者手与心平,头顺势触在手上。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简称为“拜”。它是当时一种通常的礼节,平时行一次空首礼,也称做“拜”。孙诒让说:“凡经典男子行礼单言拜者,皆即空首,详言之则曰拜手,略言之则曰拜。”(《周礼正义》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礼,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如《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隆重的礼仪为稽首,顿首礼。

  顿首——前面动作同空首礼,只是这种头要轻轻触地;

  稽首——“稽”是留的意思。前面礼节同空首、顿首,头缓缓触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停留时间较长 。

  肃拜——是相对较轻的礼节,举手加额,手向下与心平,头于半空止。一般是女子行礼,或者军旅中人)。

  关于跪拜礼仪的一些误解:

  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节,并常藉此作为批判封建礼教的有力佐证。实际,三跪九叩并非汉民族传统礼仪内容。

  “三跪九叩”的出处: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而华夏礼仪中讲究礼数的恰如其分,“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所以,华夏礼仪最高才四拜,那是对先师、君父、天地才有的大礼;一般来说,再拜(拜两次)即是相当尊敬的礼仪,一般只有一拜而已。《礼记·杂记下》载:有一次孔子的马厩失火烧毁,同乡来慰问,孔子答拜表示感谢,“拜之士一,大夫再。”孔子对于士这一阶层的人只拜一次,对于比士高一级的大夫,就再拜——拜两次。

  从某些方面,清代与其说继承了华夏文化,还不如说那是扭曲异化。文化的传承需要深厚的历史积累,外来民族若只从皮毛出发,必然忽视文明的内核与精髓。如果说复兴五千年华夏文明,必然要穿越历史的雾障,用心去捕捉久远的光芒。汉服复兴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这个过程,需要一颗不偏不倚、不骄不躁的心。

  2长揖
  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上古时开始流行,不会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495.htm
  3
  拜礼

  信奉佛教的国家,盛行着一种拜礼。拜礼就是将两手合十于胸前,同时做向前俯下。拜礼也有许多不同的姿势和严格的规定:如佛教徒拜神佛或高僧,以跪拜为最尊敬,并以合十的手掌尖举到眼眉的汇合点为限;子女拜父母,学生拜师长,都是蹲着行礼,合十的掌尖也应举到眼眉处;政府各部门的公务人员拜长官,是站着行礼,其合十的掌尖应举到口部为限;如果它级相等或是乎民百姓相拜,也站着行礼,但其合十的掌尖只须举到胸部即可。
  http://221.208.174.58:888/sourced/10/03/02/02/04/32135.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2-20
一直搞不清楚他们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行礼的,有谁知道吗?
提问者:竭鸟了 - 魔法学徒 一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