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针对女生的节日消费陷阱?

如题所述

你问我什么是妇女节?

以前我会说“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但是现在我会说,“318大促”“女神优惠节”“女生专属的消费狂欢节”......

不止三月八日的国际妇女节,六月十八的618,八月十八的818,十一月十一日的双11,普通的日子被赋予人造的“仪式感”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粉红色的狂欢。

“粉红税”一词,现在已经并不陌生,她是指同样的材质、做工,甚至一模一样的商品,只要换成女性大概率会喜欢的粉色等颜色,再打上女性“专属”等标签,利润立马提升。不止粉红税,如今社会,针对女生的节日消费陷阱也越来越多。

准备剁手买买买的同时,也该警惕节日消费陷阱,不要陷入消费漩涡,事后悔恨!!!

首先最突出的消费陷阱就是三八妇女节——“妇女节变女神节”本质上其实是消费主义的陷阱,3月8日,是法律规定的妇女节,今天#妇女节 不是女生节 不是女神节#话题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讨论网友中,部分女性表示支持该观点,部分仍然拒绝妇女称谓,认为自己不是“妇女”而是“女神”。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其定义是未满14周岁的女性为幼女;满14周岁(含14周岁)的女性为妇女。 

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确实,女神一词听起来更有赞美、仰视的意味,但仔细分析玩味,“女神”一词多少带了些社会给女性附加的刻意修饰的色彩,似乎只包括年轻靓丽的青年女性,而将同样身份的中老年女子排除在外了,远不如“妇女”一词来的客观中性有力量。

此外商家也利用了“女神”一词刺激消费,售卖针对“女神”的非必要产品。例如淘宝等购物网站上的商品俨然已贴上“女神节高级礼物”“女神节蛋糕装饰”等标签,而在这一天的各大软件首页推送也和女神节有关,很少出现妇女一词。商家也针对女神节开展促销活动,利用消费者心理,刺激购买许多非必要产品以达到巨大购买量的目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一笔原本不必要的支出。

其次就是各种“数字节”,618,818,双十一,双十二。就拿618来说,不仅促销力度大,消费陷阱也十分大。商家在各种途径上套路消费者,防不胜防。商家提高价格再优惠让你感觉捡了大便宜便宜,定金退款的漏洞,淘宝虚假宣传等等 。热情被消费,资产被套路,仿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面对消费陷阱,一定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做到以下几点,警惕消费陷阱:

1、理性对待促销活动

随着“数字”节到来,各种打折、满减、赠礼等促销活动掀起了女性商品的销售高潮,大多数女性面对商家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往往都抵不住诱惑,购买一些毫无实用价值的物品,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在这里提醒广大女性消费者,针对商家的优惠打折活动要注意弄清活动细则,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商品或选择服务,切勿因打折而盲目购买。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如遇有附带赠的,一定要仔细查验赠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最好要求商家在发票上注明赠品内容及相关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预付式消费要谨慎

“数字”节期间,美容美发、健身等服务行业通常会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预付式优惠活动。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不断,商家跑路等问题层出。针对预付卡消费乱象,再次提醒广大女性消费者,理性消费、按需充值。

在办卡前务必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要选择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商家;要详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注意其中的限制性规定,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次投入过高,承担过大风险;要收集保留章程、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特别持卡消费时,尽量取得小票并确认卡内余额,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3、注意查验标识索取凭证

女性消费中,化妆品、箱包皮具、服装成了不少商家促销的重头戏。广大女性朋友在购买此类商品时,建议选择有经营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商店。对于服装、箱包的选购,要注意查看标识,内容包括生产商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或规格、产品成分、维护方法、执行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产品附带的材质样块应与主体材质完全一致。尽量不要选购无使用说明或使用说明信息不全的产品。

对于化妆品的选购,要注意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标识。此外,记得及时索取购物发票及相关消费凭证,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及时进行投诉。

总之,女性在节日消费中需要保持警觉,避免陷入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我们应当以理智和冷静的态度看待商家的营销策略,并且谨慎地选择购买商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1
这里为您详细列举了一些针对女性的节日消费陷阱,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陷阱的方法:

1. 网红、明星代言:

- 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适用性,而非仅关注代言人。

- 了解代言人的背景和信誉,避免盲目信任。

- 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了解产品的实际效果。

2. “限定”、“独家”:

- 了解这些促销策略的实际意义,而非仅关注表面字眼。

- 对比其他渠道的价格和产品,了解促销活动的真实价值。
- 考虑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避免购买不需要的产品。

3. 夸大宣传:

- 了解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功效,而非仅关注广告宣传。

- 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以便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

- 对于不熟悉的产品,避免盲目跟风购买。

4. 情感营销:

- 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而非仅关注情感共鸣。

- 了解产品的质量和适用性,避免冲动购买。

- 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购物习惯,避免过度消费。

5. 赠品诱惑:

- 了解赠品的质量和实际价值,避免购买不实用的产品。

-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购物,避免为了赠品而购买不需要的产品。

- 对于赠送的产品,保持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期望过高。

6. 直播带货:

- 关注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功效,而非仅关注主播的宣传。

- 了解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以便了解产品的实际情况。

-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购物,避免盲目跟风。

通过以上策略,女性消费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购物,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以确保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财务健康。
第2个回答  2023-03-08
01
冷静面对充值 变美”
“每个女人都应该爱自己”“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等等直击女性内心的口号早已成为商家促销时的“口头禅”,意在诱导女性朋友“积极”消费。“妇女节”期间,美容美发、减肥塑形等服务行业通常会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预付式优惠活动。此时,女性朋友们首先应尽量保持克制,对“变美”效果要有合理的预期,不可轻信商家天花乱坠的承诺,警惕“低价陷阱”的诱惑。如确需办卡,应选择正规、信誉好的商家,并且签订详尽的书面协议。量力而行,避免一次充值过多。同时,要注意保留合同、协议、发票等相关凭证。
02
理性对待商家“大促”
节日期间,线上、线下的商家均会推出各种打折、赠礼等促销活动,大多数女性消费者面对商家精心酝酿、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容易被“满减”“满送”“打折”等字眼打乱阵脚、冲昏头脑,从而产生“冲动消费”,造成购买的商品闲置和不必要的浪费。针对商家的优惠活动,女性朋友们首先要注意弄清活动细则,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商品,切勿单纯因为“价低”而盲目购买。如附带赠品的,还需要仔细查验赠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03
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妇女节”期间,女性朋友们欢聚就餐时,要注重“身材管理”,理性消费,做到按需点餐、健康饮食,摒弃“讲面子、摆排场”的陋习,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保留好购物凭证,留存相关信息,作为维权依据。发生消费纠纷,可与商家进行协商或拨打12345热线,也可登录市场监管部门全国12315互联网客户端等其他途径进行投诉、举报,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