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邓小平关于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三者的关系及其提出的意义。

如题所述

【答案】:[答案要点](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提出的,即衡量各项工作“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理论依据:①关于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的发展是引起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因素。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然后再引起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说,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各项工作的主要标准。②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③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3)“三个有利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①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核心和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②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衡量生产力是否发展的直接尺度。
(4)“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大意义:①理论意义:“三个有利于”作为相互联系的统一标准,更好地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任务的思想。②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时常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和争论,如:如何进行所有制改革?如何正确对待公平与效率?如何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