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幺下一什幺四字成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1. 什么什么及什么四字成语

有成语鞭不及腹、朝不及夕、猝不及防、防不及防、迫不及待、言不及义。

1、鞭不及腹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iān bù jí fù,意思是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译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2、朝不及夕(zhāo bù jí xī),成语,作谓语;指生活极端贫困,形容情况危急。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译文:生活极端贫困,如何对待你。

3、猝不及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 bù jí fáng,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译文:既然不点燃蜡烛,又不发声音,突然不及防范,突然相遇,这是先生犯鬼,这不是鬼犯先生。

4、防不及防(fáng bù jí fáng):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译文:可以看到小人等待君子犯错,每次疏忽,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5、迫不及待,读音是pò bù jí dài,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是形容心情十分急切。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译文:都是酒后的游戏,这个仙子迫不及待了。

2. 什么相争什幺四字成语

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 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 鹬蚌相争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3. 什么如什么四字成语

1. 安如磐石: 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2.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3.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4.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5. 浩如烟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6. 恍如隔世: 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7. 急如星火: 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8. 坚如磐石: 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9. 尽如人意: 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10. 泪如泉涌: 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11. 泪如雨下: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12.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3.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14. 恰如其分: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15. 视如草芥: 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

16. 势如破竹: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7. 突如其来: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18. 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19.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20. 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21. 心如刀绞: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22. 心如铁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23.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24.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25. 易如反掌: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26. 诸如此类: 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27.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28. 安如盘石: 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29. 爱如珍宝: 形容十分喜欢。

30. 爱如己出: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4. 什么而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群而不党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食而不化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秘而不宣

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强而后可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取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5. 什么什么相同(四字成语)

什么什么相同成语:不尽相同

不尽相同,汉语词汇,指多个事物之间不完全相同。尽:全、都的意思。例句: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都不尽相同。

用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尽相同。有非常优秀的,有一般的,也有学习较困难的,因人而异。

含有相和同的成语 :同病相怜、同恶相济、同声相呼、同道相益

1、同病相怜是一个汉语成语。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翻译:你没有听说黄河上的歌吧?同样的病相怜,同忧相救。

2、同恶相济:tóng è xiāng jì,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成所欲。”

翻译:马超、成宜,同恶相助,据守黄河、潼关,达成所想。

3、同声相呼是一个成语,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hū,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鬼谷子·反应》:“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翻译:要打开情感的,模仿比较的,以牧他的话。相同的声音互相呼,实理一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