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40% 浓度的氧气12小时,人体中毒。那么,高压氧舱的危险临界值是什么?

问题可能是理论化,但想到这种关系,不知道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进行高压氧治疗,必须严格的控制舱内的氧浓度在25%以内。舱内氧浓度过高,很不安全。一旦有火种极易发生舱内火灾,造成机毁人亡。

目前,高压氧舱的供氧系统大都采用二级减压供氧法。即气瓶高压氧经一级减压器至0.5~0.7MPa后进舱供二级减压器(又称“供气调节器”)。供气调节供每个座位(每人)一个。随着吸气时产生的负压,经弹性膜推动阀杆、阀头供氧(动作原理见日中3、5、6)。供气调节器上盖的开孔是用以达到与供氧调节器周围压力相平衡,则吸到与环境压力相等的气体。另外,在遇到呼吸微弱的病人(如昏迷病人,呼吸微弱的小儿等),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在HY型供气调节器常可采用调节螺钉(4)供氧。加用调节螺钉调节弱性膜,使阀间与阀座处于要开而未开状态,一旦有一个微弱的(吸气)负压即可供氧。在供气调节器上盖使用这个调节螺钉确为那些呼吸微弱的病人减轻了吸气阻力。



图HY供气调节器剖面图

1.壳体 2.上盖 3.弹性膜 4.调节螺钉 5.阀杆 6.阀头 7.弹簧 8.软管 9.护板

可是这个调节螺钉的使用给同舱的其他病人带来了仿效作用。有些病人在供气调节器的上盖与弹性膜间填塞各种杂物或压重物(通过上盖孔),压迫弹性膜及阀杆,使供气调节器阀头处于常开状态。这样,造成一个持续的向面罩供氧,一部分氧气是被吸入体内,大部分通过面罩流入舱内,舱内氧浓度上升很快,迫使加压舱经常的通风。

这种充填杂物可以是纸团,硬币,也有用铁钉等。当然,这是个别现象,我们已发现了多起这类事件。这是很不安全的,应当引起重视。当有不明原因的舱内氧浓度快速上升时,应引起注意这类事件的可能。另外,我们也发现有的病人为减轻呼出气阻力将呼气软管拔脱,直接呼气入舱的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病员的教育,特别是一些长期吸氧治疗的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方法了解一些。但对舱内防火安全问题不全了解,要耐心教育,说明道理。不要随便的动拆加压舱内设备。另一方面要注意对设备检查,经常试用供气调节器的性能。特别是供氧巨大,呼气阻力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参阅医用高压氧舱GB1213O-95)。若有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处理好,免得病人自己动拆呼吸装置。供气调节器应处于保护状态(如设于专设的箱柜内等)或在供气调节器上盖增设一个档护板(图中9),使它既不影响使用功能,又可起到保护作用、一旦要用调节螺钉供氧,可将此上盖卸去,换上一个有调节螺钉孔的上盖。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

经我们采取以上措施后,杜绝了供气调节器内填塞杂物的现象,有效的避免造成舱内氧浓度快速上升的隐患。我们将这个成功的体会介绍给各家高压氧舱,对供气调节器的正确使用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hbo.org.cn/books/gayyxzz/no7/32.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7
高压氧舱内吸纯氧,但有严格的吸氧时间及休息(吸空气)时间。宁波李惠利医院吸纯氧时间20分休息5分钟,3次吸氧,中间2次休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