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中,被诈骗的主体是否要求必须是个人??有依据么???

人死亡后,家属未办理销户,继续领取工资,当数额足够大的时候,是否构成诈骗罪????

一、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的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诈骗罪的定义可以看出,为骗取“公私财物”,所以其构成要件中,被诈骗者的主体非必须是个人。
二、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能构成诈骗罪,予以立案追究。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
(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2、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3、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四、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一)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二)客观要件
  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如果认定为诈骗罪,那就按以下的情况进行定罪量刑: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2个回答  2009-08-26
不符合诈骗罪的要件,是不当得利,要返还.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1、不同意3楼的认定。不当得利应当是先取得财物,后产生非法占有的故意。而本案中,非法故意在前。
2、理论上,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是,这种情形有不同于一般的诈骗罪,可以按照刑法13条但书处理。
3、诈骗罪的被害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8-26
诈骗的主体是自然人犯罪,你说的情况当然是诈骗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