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可以将学乐器当成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从小开始学乐器,但并不一定要孩子把乐器学精学透,而是让孩子多一个兴趣爱好,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
2.学习乐器只要肯坚持,总会达到比较熟练程度,有一门拿手绝活,会得到更多人的赞美,这也会让孩子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分,也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3.将学习乐器当做孩子兴趣爱好培养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乐器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要经过专业的指导,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旦坚持不下来就很容易半途而废,在学习的乐器的同时,我也是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毅力,一举两得。
4.乐器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身体协调能力的,比如学习吉他,很锻炼一个人手指的协调能力,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乐器,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让身体各个部位更加协调。
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让孩子从小开始接触乐器,可以先培养孩子对乐器的兴趣
我们说一个人才华横溢,经常会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其中的“琴”,就是指音乐方面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具备音乐方面的才能,确实会被认多才多艺。……如果小孩子掌握了一门乐器,对他未来的发展确实有非常大的好处。
从上述角度说,孩子从小学乐器,是有好处的。
但是,孩子学乐器,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1,时间充裕。
孩子是需要上学的。
因此,他们只有在放学后才能有时间学习乐器。
而放学后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吃饭、睡觉、休息、娱乐的时间,如果再被乐器占用,孩子们的时间就太紧张了。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乐器,就需要孩子拥有相应的学习时间。
2,力所能及。
孩子们虽然精力充沛,但是毕竟能力有限、精力同样有限。
他们每天要上学,将大量精力投入其中。如果再去学乐器,就可能精力不足,力所不能及。
因此,想让孩子们学习乐器,需要在他们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才能去做
3,自己喜欢。
有些孩子从小就学习乐器,但是他们却对乐器缺乏兴趣,于是虽然历经多年,他却学不好。
这样的状态说明,只有当孩子自己真正喜欢乐器的时候,他才会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并真正掌握这门乐器。……否则,他将不可能学得好。
4,坚持到底。
有一些孩子小时候学习乐器。长大以后却荒废了。……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没有意义了……要想真正掌握一门乐器,就必须从小开始做坚持下去,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以上就是学乐器的几方面注意事项。对于真正想乐器水平的学生来说,首先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门专业知识,为自己能力的提升打下解释的基础。
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一门乐器,这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为什么学习乐器会让孩子未来更优秀?
1.学过乐器的孩子,大脑处理信息能力更好
德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发现,与未学过钢琴的人相比,学过钢琴的人脑部与学习相关的海马体、与感觉运动控制相关的壳核和丘脑、处理情绪刺激的杏仁核以及听觉和语言处理区域的灰质体积更大。这表明,人在学钢琴后,其听音辨别能力和双手协调能力都提高了。
研究还发现,学琴越早、钢琴弹奏越娴熟的人,脑部与手指运动直接相关的区域——右侧壳核的灰质体积就越小。研究人员对此解释说,7岁之前开始练钢琴的人,大脑有关区域有一个自我优化的过程,不需要很大的灰质体积就能稳定、高效地起到调节作用,还可以提高未来的学习效率。
2.学过乐器的孩子,记忆力更好
孩子在用练习乐器时,大脑需要记住节奏并默默打着节拍。而音乐的节拍,能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因为弹奏乐器时的打节拍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顶叶同时综合运作。
再有就是,孩子演奏乐器时,需要记住乐谱,并且反复练习弹奏。当大脑经历了大量的反复练习,弹奏乐器就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最终有助于孩子大脑记忆力的发展。什么叫肌肉记忆?想想经常骑自行车的孩子,最后变成一跨上自行车就知道如何运动腿部,不需要故意回忆,这就是肌肉记忆。
3.学乐器超过5年的孩子,思维灵活,认知能力更好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大学教育研究所曾经联合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那些连续学习和演奏乐器5年以上的孩子,比那些从没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孩子,在认知水平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尤其在听觉辨别、手指灵巧、词汇和非语言推理能力方面的水平普遍比较高。可以说,那些连续接触5年以上乐器的孩子,他们的头脑和思维往往更灵活。
现在很多的父母,当他仅仅面对幼小的孩子时,心底都是柔情万种,发誓一定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坐拥快乐和幸福,包括要孩子去学一门才艺,最初的动机也往往是单纯的,只是想要孩子有一项喜欢的特长,有功课以外的爱好。
可是一旦孩子真正进入学习程序后,不少家长就会忘记自己的的初心,放不下“学才艺就得吃苦”这样的教条,最终把美好的艺术教育活生生的做成了“兴趣爱好”的反面。
孩子学习才艺必须吃苦,家长拿着鸡毛掸子站在旁边监督,这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误导。误导的直接后果就是,在艺术教育中,大家不再关心艺术的娱乐价值,只关心它的实用价值。
(比如,孩子可以考级,等级证书可能在升学考中可以给自己加分;或者成绩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用“艺术特长生”的身份当跳板,进入好的学校学习;再或者就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等等)
就这样,艺术的趣味性在不合理的手段下被慢慢消解,生命中本该最可口的果子渐渐变得酸涩。
我认为,想要孩子学好一门才艺不应该除去兴趣、热爱来谈学习,因为如果抛开这俩,孩子最多能获得“特长”,不可能获得“爱好”。
在艺术学习中,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品味到才艺的魅力和乐趣,避免错误管理导致孩子痛恨才艺学习,这是家长要面对的最大的难题。
对于难题的解决,并不一定是困难的,美好的教育其实总是简单的。从家庭教育这方面来说,应该做好两个方面:
一、学什么乐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敢说只要是孩子选择的他就一定会长长久久的坚持下去,但是一定比被动选择的孩子能够坚持下去的时间更长一点。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什么乐器的时候,首先会考虑自己喜欢什么乐器,什么乐器更高雅;其次会看“别人家”的孩子大多是学习了什么乐器,哪样乐器更好考级;最后才会问孩子想要学什么,但是大部分的家长考虑好前两项以后基本就一锤定音了。
随后就开始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全程陪练,严格要求,弄得孩子一边练一边哭,孩子在本不是自己喜欢的乐器上不断的被动练习,很快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可能还会破坏掉你们之前融洽的亲子关系。
我们要知道兴趣犹如隐藏在汽车中的发动机,看不到,却不可或缺。学习什么乐器的原则是: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去学。
二、家长要端正艺术教育的态度
艺术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是当前一种可怕的流行病。
在选择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的问题上,有些人只是把孩子的艺术学习的目的定位在升学和找工作上,让接触到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直接伤害着孩子学习的幸福感,扭曲他们的价值观。
这样的态度必然决定了家长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解决问题。
认为把孩子打一顿他就乖了,骂他是垃圾他就立马能羞愧万分地变成黄金了,不好好弹琴给一大耳光他就能用功得像贝多芬了……不在乎孩子内在的感受,也不关注他是否体会到了美和愉悦。
家长强加给孩子身心的重负,往往会扼杀他们的热爱,毁掉他们童年的幸福。即便到最后他们“成功”了,这种成功也往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是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有的人可能会好奇,可供孩子学习的艺术特长这么多,为什么单单提到了“乐器”?因为,父母支持孩子学习艺术,如果不是家里特别有钱,还是要考虑性价比的,也就是孩子学习艺术,投入和受益最终要成正比。目前来看,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是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在国外,很多家庭都会坚持让孩子学习乐器,甚至看重孩子学习乐器的程度,超过了数学、语言等学科。举一个例子,在阿肯色州,一名叫做吉姆·杜格尔的犹太爸爸,家里有十几个孩子,他让孩子们不能把乐器落下,原因是他觉得,孩子学习乐器,能将学习其他东西的优势激发出来。事实上,现在国外一些精英院校招收的新生,有五分之二都具备乐器方面的技能。孩子学习乐器,对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来的升学,可能都有好处,性价比很高。
孩子学习乐器,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好处,有专家也对此做过研究。最后,也有了重大的发现:
①刺激孩子的大脑,加强孩子听觉和语言能力
早前,德国的一位大学教授,经过研究发现,在学校,学习钢琴的孩子,听觉和语言能力更加出众,对于声音的辨别能力也会加强。这可能是因为,学习乐器促使孩子经常要调动眼睛耳朵、手指部位,孩子在练习乐器的过程中,大脑不断地得到刺激,促进发育。
②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学习乐器,演奏一首曲子,要记住乐曲,要熟悉曲子的节拍。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听觉中枢、顶叶、运动中枢,要综合运作,不断刺激记忆神经,孩子的记忆力就会加强。孩子记忆力加强,对学习其他事物,就很有帮助。可见,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即便不是要走艺术道路,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家里再穷,父母也要舍得在孩子学习乐器上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