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陈述为何说“宝黛共读西厢”是心灵的契合?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宝黛二人之所以共读《西厢记》,即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机缘巧合,也是因为他们二人兴趣相投互为知己;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的这一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依原文说,宝玉自从搬进大观园来,脱离了老爹贾政的视线,更加自由自在了;宝玉闲来无事闷得慌,宝玉的下人铭烟为了哄主子高兴,因此给他找来了许多杂书,而《西厢记》便是其中一种,这天,宝玉将这本书偷偷的拿出来,在大观园里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看了起来。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宝玉因书中所感,所以怜惜起这一地的花来,将它们撒到了河里;而正巧,黛玉提着花锄,拿着纱囊,也为了这一地的花来。这便是他们二人的机缘巧合。
黛玉看到宝玉将花撒到河里,便说道,你把花撒到河里,这水固然干净,但花留到外面去,依然会被人玷污,因此,她建议把这些花收集起来,找一个地方埋起来。宝玉看她这样说,便放下了书,来帮黛玉的忙,因此宝玉的《西厢记》才被黛玉发现。这便是他们的兴趣相投的结果。
如果宝黛不是知己,就是给宝玉一万个胆子,他也绝对不敢将这书给大观园里的姐妹看,因为《西厢记》,诚然是当时的禁止,要是让别人看见了,告诉他老爹,宝玉的好日子无疑是到头了。所以在这机缘巧合互为知己之中,宝黛二人共享着二人世界,一起品读《西厢记》,宝玉对此书爱不释手;黛玉同样如此;似想这满园风景,两个少男少女,一同坐在石凳上看这关于爱情的书,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西厢记》是以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古典戏曲名著,是元代大都人王实甫所写,其主旨是歌颂张生和崔莺莺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赞扬他们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精神。
崔莺莺,她的父亲是前朝宰相,如今因为父亲去世,她的母亲同她一起运送父亲的灵柩前往博陵,不想路途遥远,所以暂时寄住在普救寺内;而张生,其父亲拜礼部尚书,因为去京城求取功名,路过此地,想在这里游览一番,问的店小二得知普救寺,所以来到了此地。
他在普救寺僧人法聪的带领下,欣赏着寺里的风景,不想遇见了崔莺莺受母亲之命同丫头红云一起,也在这里欣赏风景,张生看到崔莺莺,一见钟情,连求取功名的心都没有了,只想娶了这崔莺莺,所以打着学习的名头住进了普救寺西厢处(崔莺莺住的地方附近)。
他们二人在诗词对唱中相互了解相互喜欢,崔莺莺并最终突破了母亲的阻扰,嫁给了张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西厢记》,对黛玉而言,是一篇关于爱情的启蒙小说,她本来出身书香之家,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虽然对宝玉有着爱慕之情,但却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不敢承认不敢有所表示,因此,通过《西厢记》,让黛玉找到了这种突破的借口,她终于在心底承认了自己对宝玉的情意。
宝玉而今同黛玉一起看《西厢记》,宝玉终于说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这句表白,正是《西厢记》中张生对崔莺莺爱的表白,黛玉看了此书,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因此,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最大的意义,莫过于他们二人互表真心。从此,宝黛二人的关系在彼此的心中更加明朗,也不再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有所掩饰,黛玉借用《西厢记》表达的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消除她心中固有的封建思想,正式接纳她同宝玉的爱情;宝玉通过品读《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让她向黛玉吐露真心表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2
因为在共读西厢之前已有误剪香袋,静日玉生香,
这是宝黛爱情的自然过程,到了共读西厢是水到渠成的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