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具体

如题所述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来历有:春节源于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年”兽说、源于虞舜时期祭天而兴起说、源于古代的字书把"禾"字说、争花治天下、“压岁钱”说、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说、门神说等。我认为在春节众多的来历中,最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的来历之一:腊祭说🌹✨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腊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

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时期也有岁首祭祀和议政、宣政的仪式。《尚书·舜典》(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中说:月正元日帝舜到太庙中祭祀帝尧,和四方君长共议国政,并大开明堂四门,向百姓颁布政令。我想这可能就是后世君臣新年朝贺拜年的滥觞吧。腊祭和岁首祭祀时间接近,尾首相连,所以秦汉时期把这两祭并称为“正腊”,以后两祭又演变为包括年前和岁后为期近一个月的广义上的春节。


✨🌹春节的来历之二:年创历法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春节的来历之二:虞舜祭天说🌹✨

关于春节的起源传说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在历史传说时代,诸城、莒县一带为东夷活动地域之一,东夷为少昊之后,为我国较早的部落之一。故徐旭生认为蚩尤为东夷部落之长,涿鹿之战蚩尤败北,炎黄部落文化东进,至尧舜时期。

但泰山祭天不同于一般祭天,而是帝王或者部落联盟首领的祭天,如虞舜东巡于泰山上祭天;莒县陵阳河所发现的陶文之祭天,可能系当地氏族一级的祭天;诸城前寨所出土的陶文,当属部落一级的祭天。从前寨遗址丰富的内涵及复杂的地层关系可以看出,该处的先民是一个崇拜鸟与日的较为先进的部族,也是当时部族的文化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该地距相传舜生地“诸冯”不远,同属于潍河流域,很有可能是虞舜在未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前,曾在此活动过或者就是他所属的部落。当然,莒县陵阳河遗址,也同样与虞舜有关,甚至是虞舜在前寨或陵阳河两地,曾经进行小规模、部族级的祭天,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又把诸城前寨所祭天之习俗,带到泰山之上,上升为帝王级的祭天了。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的来历之四:源于古代的字书"禾"字演变说🌹✨

话说这“年”字,最早见殷墟卜辞。甲骨文字形上为“禾”(谷穗饱满下垂的庄稼),下为“人”,整体像人背着收获的谷物,属于会意字,意思是庄稼丰收,“人”也兼声旁。卜辞中常有“求年”、“受年”的说法,就是祈求庄稼丰收之意。

因为商代一般为一年种一季庄稼,一年只收获一次,所以“年”也引申为时间单位,即12个月。卜辞中有“至于七年”、“至于五年”等说法。

年:《说文解字》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篆书楷化,使楷书中有了年字的这种写法,而这种写法,又直接影响了今草“年”字的写法,许多当代书法家,只顾模仿古人的字迹,不去深追草书字形的来源。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从“年”字本义和引申义大家可以知道,至迟从商朝开始,中国就已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国。


✨🌹春节的来历之五:争花治天下说🌹✨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节的来历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7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的来历有一段关于年兽的神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春节的来历吧~


春节的来历

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曾经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它的头上长角性格凶猛,他平时都生活在海中,但是每年到了冬天结束,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它就会从海底跑到岸上来,大肆破坏,伤害生灵,人们都十分害怕。于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就会一同结伴逃往深山之中去躲避年兽。

有一年又到了年兽将要上岸作乱的时候,人们又纷纷准备逃往深山躲避年兽,突然村子里就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但是大家都忙着逃跑并没有人去照顾他。这时村中的一位老婆婆注意到了这位老人,于是老婆婆就走过去送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且让这位老人和大家一同进深山中去躲避年兽,但是这位老人听后却哈哈一笑,说道:“老婆婆,请让我在你的家里呆上一晚上,我有办法将年赶走。”老婆婆听他这么说当然不信,于是再次劝他和大家一同逃走,但是老人仍然坚持要留在村中,老婆婆见劝不动他,于是只得无奈同意让老人留在自己的家中,自己这和村里的人们一同逃往山中。

这天夜里,年兽再次来到了村子中,它转了一圈,突然就发现老婆婆家竟然灯火通明,大门外还贴着红色的纸张,年兽忍不住咆哮起来,但是又不愿意接近,于是观察了片刻之后,还是咆哮着冲向老婆婆家里。但是就在它快冲到门口时,屋子里突然就想起一串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把年兽吓了一跳,待在原地不敢动了,就在这时屋子的门突然就打开了,之前那位留在村里的老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正看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受惊后,一溜烟就逃跑了。

第二天村民们陆续回来了,他们惊讶的发现村子里竟然安然无恙,村民们来到老婆婆家就看到门上贴着的红纸,院子里还有一些燃烧的竹子,不断发出爆裂的声音,屋子里还有蜡烛在燃烧。这时老人才像大家说,原来啊,年兽特别的害怕红色、火光,还有爆炸声,看到这些东西年兽就落荒而逃了,村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时预示吉祥的事情,于是纷纷换上新衣,互相道喜祝贺。

之后每年到了这个时节,人们就回在家里的门上贴上红字,后来就演变成贴福字或门神还有红对联,到了晚上凌晨时分燃放鞭炮,家家户户都会烛火通明,守岁,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大年初一就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到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的拜年习俗。

这就是关于春节来历的民间传说了,所以春节又叫做过年哦~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春节的来历了,小伙伴们,你们有更加了解春节了吗?还有不懂的地方记得评论区留言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