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学位)考研经验?

如题所述

本人是西南地区某二本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专四合格,通过了三笔。总之就是虽然在班里排名靠前,但是英语实力也就是一般偏上,不太擅长竞赛。报考暨大英语笔译专业拟录取。之前就想着要是有幸上岸,一定多攒点好运,给学弟学妹们写写经验贴分享些资料,少走弯路!

 

一、择校

 

择校是一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只有选好了适合自己的学校,以后针对性的复习才会更有效率。择校的步骤有三个:首先确定好自己是想考专业性更强的语言类院校还是知名度更高的985、211院校;其次根据自己心仪的地域确定几个备选院校;最后看这几个院校的真题,看它的出题方向和考试的侧重内容,看哪一个院校的考试内容是自己擅长或者是感兴趣的,以免出现盲目择校,对报考院校缺乏了解而盲目复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我报考暨南大学的笔译专业就是基于这三方面的选择,它是211院校,位于广州,就业机会多,暨南大学的笔译专业也是近几年的热门专业,报录比和真题都会公布,透明度高,真题可以作为复习借鉴,而翻译多为文学翻译,自己比较感兴趣,百科考的很常规,比较保险。如果在几个选择中犹豫不决,可以多看学校报录比、真题等,一边做选择一遍复习,这样也不会耽误复习进度,因为翻译有很多书都是入门必须要看的,比如十二天、翻硕黄皮书、三笔教材等,我是在报名几天之前才确定了学校,毕竟宁可晚做决定,也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暨大开始拟招2020届考生65人,其中包括统招53人,推免12人,后来响应国家政策,扩招了15人。所以名额还是相对较多的。暨大的报录比在一比十几之间,竞争有点大,但也没有那么夸张,具体的历年报录比可以在官网或考研帮查询。

 

二、关于初试

1、政治复习:

我大致是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但并没有分配给政治太多时间,这个月只看了几节徐涛老师的马原课,九月底回来学校之后开始系统复习。资料的话前期做肖秀荣政治1000题,冲刺阶段做肖四、肖八,此外,强推腿姐冲刺背诵手册,在十月花几天时间看完之后知识框架清晰很多,做题的正确率也提了不少。

 

 

可以先看书/视频课,学完待知识冷却一会儿(比如两三个小时)再去做题,检验效果更好。政治1000题大概做了百分之六七十吧,一开始其实有用刷题纸以防练习册勾画得太眼花缭乱,但是实际上都只用刷题纸做了一遍,后期反而不好复习,因此如果只刷一两遍的话可以在书上直接做题,省时省力又直观。

 

临近考试时,主流考研老师出的模拟卷选择题部分都可以找来做一做,除了一些大热的考点会有重合以外,还可以看看不同老师的命题视角,由于时间有限我那时只做了肖四肖八和腿姐四套卷,反反复复看自己做错的部分,并在冲刺背诵手册上回顾相关知识点。主观题部分建议从头到尾跟一位老师,我当时其实还背了其他老师的大题答题思路,感受就是一开始答题时思绪比较混乱,所以个人觉得选一位老师跟着学就好,就我个人而言,腿姐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政治什么时候开始和花费多少时间看个人情况,但是期望值比较高的可以利用好暑假学好基础知识,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后期冲刺专门复习重点内容和模糊易错的知识点。

 

2、翻译硕士英语

首先是英汉词条互译,我前期看政府工作报告积累了一些,《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也背了一部分,但是后期觉得有些词条比较旧了便没有继续。黄皮书那本英汉词条互译词典背完并多加复盘,热词也是词条复习的重点内容,可以跟中国日报热词、卢敏热词或是自己搜集,还会考考俚语,不过题量不会很多,这个功夫在平时,只能见一个积累一个。

 

暨大的翻译会偏文学一点,小说散文都可能会考到,但是考虑到之前真题偶尔会考非文学翻译,就干脆从接触比较多的政经类文本入手,这样不会一开始就挫伤自己的信心。我一开始用了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这本书应该比较适合入门,基础比较扎实、有一定的翻译练习量和自己的翻译方法的话就直接过渡到韩刚老师的90天攻克CATTI二、三级笔译,后面还用到了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文如其名简洁明了,涉及的翻译文本类型也比较多样,还可以配合一本自己用得比较习惯的翻译理论书。平时练习兼顾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考试不管是考什么类型都不会措手不及。

 

至于文学翻译的复习,就像徐老师说的“要画猪,首先得知道猪长什么样”,要翻译文学作品得知道这些小说散文是怎么样描写人物、描绘意象、表情达意的。用欣赏的眼光去分析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学习一些常用的、好用的表达,在用黄皮书、散文佳作108篇等练习时可以用到自己的翻译中,并对照参考译文进行修改,多多积累才会质变的惊喜哦。翻译练习的安排,前期可以一天练英译汉,一天练汉译英,限时定量训练,但是修改、对照参考译文的步骤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翻译能力。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及时复盘回顾自己的练习,后期复习内容比较多可以适当缩短翻译篇幅或是采用视译的方法,保持手感即可。

 

3、英语翻译基础:

 

这一门一直都是重点。每天都要翻译,保持手感很重要。我有准备一个很大很厚的笔记本,在每一页的一侧都会折一点空间作为补充翻译知识或者单词的地方,翻译都隔一行地写,便于改错。最开始比起追求练的量更要重视质,宁可花更多的时间改翻译,弄清楚自己翻译错在哪里。自己要记得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我最开始是看的武峰十二天系列,作为入门翻译备考的书籍值得推荐。庄绎传老师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里有很多的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经典的各类翻译文本,每一篇都值得花时间翻译和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每天花时间看,积累各种相应表达,因为政经类文本有很多特定的搭配和表达,多看多记会对这类文本的翻译更加得心应手。关于文学翻译,暨大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文学翻译,所以自己一直在看张培基散文。因为觉得想要完全记住张老师的译文,工程量巨大而且未免有点死板,所以自己一般是自己翻译简单的地方+记张培基老师译的重难点为主,这样更灵活效率也更高。但是方法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平时自己翻译练习的文本基本出自翻硕黄皮书各学校的真题、二笔翻译教材和暨大的真题。我觉得复习翻译的时候各种文本翻译都要涉及到,因为翻译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学科。

 

  其次是词条。词条可以在翻译中慢慢积累,还有可以记黄皮书的词条小册子和二笔配套的一本词条书。除此之外有很多博主和公众号都会每天更新词条,可以慢慢积累。

 

  今年这门考的词条有点偏,热门词条不算多,会有一些警示语和俚语的翻译,所以平时要多积累各种类型的词条。英译汉偏外国文学,里面有很多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需要翻译。汉译英是中国梦,不同于之前的文学翻译,属于政经文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提到翻译各类文本都要涉及的原因了。因为出题老师的想法会有变化。

 

四、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这一门暨大考的是25个选择题和5个名词解释,一篇应用文和一篇大作文。其中选择题一题一分,名词解释一题五分,所以也要重视名词解释题。但名词解释考的都比较常规,背名词解释的相关资料就可以。但百科是我开始最晚的一科,也是最没底的一科,非记忆开挂型选手,背了忘忘了背是复习的常态。我复习过程虽然不是没有一丝涟漪,但个人状态总体还是比较平静,偏偏面对百科情绪起伏会比较大,尤其是考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因为换季突然降温感冒了,整个人昏昏沉沉了近十天,那时刚好主要在背百科,心境简直和《故都的秋》一样悲凉。有一部分题目是靠自己过往的积累就能够做出来的,但毕竟这部分积累有限,还要不断扩充,所以百科是在“越复习越觉得有意思”以及“背不完了背不完了”两种状态来回切换,感觉是在茫茫大海里不停打捞,所以并不是追求所谓的背完,而是多学一点就多一份胜算。复习除了要抓住学校自命题偏文学、哲学的主线以外,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尽情打捞”,中国文化读本、不可不知的2000个XX(文学、地理、艺术等)常识、52mti百科知识等手里有的资料都可以当课外书过几遍。

 

名词解释的话每天背几页词条,主要是记关键词,能够顺畅地用自己的话串联出来。黄皮书百科词条词典不是很全也不系统,最好自己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遇到比较陌生的概念要用好网络,自己动手搜索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学得比较乏的时候翻出李国正百科来回顾一个板块,梳理一下知识,饭后的一些碎片时刻就用来刷刷题,放松放松。

 

考前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开始练习写作,应用文每种题型都要练一下,最起码得知道格式是怎么样的,之前学了些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大概看了下夏晓鸣《应用文写作》,我就自己动手总结模版和练习。大作文就比较看个人写作能力,毕竟大家都写了这么多年作文,要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每周定时写个一两篇,立意深刻一点儿,展现个人的思辨能力。复习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构思个框架,但是一定要动手写,字迹端正,版面整洁最好。

 

三、复试准备经验

 

  今年是网上复试,而且取消了笔试。所以自己把重点放在了英语口语方面。复习的重点为关于自我介绍会问的问题、翻译理论及书籍、英汉互译、口译、视译以及一些速记符号。

 

  自己去年准备复试看的是芒迪的《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但当时复习时间有限,看的时候觉得翻译理论太多太杂,而且感觉看完后也没有很好的领会到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所以今年自己先复习了叶子南老师《高级英汉翻译教程》里的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又看了一些关于翻译理论的视频,把一些比较常见的翻译理论总结在一起,对它们的含义和区别作了大致的了解。再看了很多与翻译理论有关的论文,进一步了解这些翻译理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这些话翻译成译文并熟记。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各个击破翻译理论。

 

  自己之前很少涉及到口译,想到这次只有面试,口译的比重肯定很重。所以自己在B站上看韩刚老师的基础口译教程,通过一次次的学习,积累一些常用的速记符号,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听力。后来自己每天也会听一些数字口译的练习,加强对数字的敏感度。

 

  复试当天要表现的落落大方,不要太紧张,否则会影响后面的表现。当时是五个老师,每个人的面试时间都是20分钟,时间过得很快,老师都很亲切,当时因为听不大听出老师的声音,老师也很有耐心的重复了问题,所以不用紧张。我能记到的几个问题是关于自我介绍提的问题;几个关于COVID19相关的问题;问我读过什么翻译理论的书,并说一个自己知道的翻译理论;英汉互译,不算难,有的专业名词老师会提前跟你说,里面有关于数字的翻译;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做研究的人应该具备的特质。

 

  参考资源:叶子南的《高级英汉翻译教程》、各类有关翻译理论的论文、视频网站上关于翻译理论的视频。

 

四、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考研是场持久战,期间既考验耐力,也考验抗压能力。但不管发生什么,坚持最重要,每天每个阶段都要给自己制定并完成详细可行的计划,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一天一天地得到进步。去年自己备考时,自己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研究生的旅程;有的同学踏上社会找到了工作。仿佛只有自己一人在原地踏步,时不时会很焦虑并自我怀疑,害怕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更多的是一贯的坚持和信心。现在再回想到这段时间,依然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的心仪学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