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古文

《汉书·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元鼎四年,纳史良娣,产子男进,号曰史皇孙。
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语在《公孙贺》、《江充传》。
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德言。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
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
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书奏,天子感寤。
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干阝侯,张富昌为题侯。”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戾太子刘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那时
他七岁了。当初,汉武帝二十九岁才得太子,很
是高兴,为此修建了梅祠,命东方朔和枚皋写祭
祀梅神的祝词。太子渐渐长大以后,诏令他学习
《公羊春秋》,又跟从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
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就住太子宫,汉武帝给他修
建了博望苑,让他与宾客往来,依他的兴趣行
事,于是有好多以异端邪说来进献的。元鼎四
年,娶了史良娣,生下儿子刘进,称为史皇孙。
漠武帝晚年,卫后失宠,江充受重用。江充
与太子以及卫氏一家有怨恨,担心汉武帝死后被
太子处死,正在这时,巫蛊案发生,江充就藉此
事挟私报复。当时,汉武帝年事已高,对事情多
有厌烦,怀疑身边的人都干了诅咒蛊害之事,诏
令严厉追查这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
邑公主,以及皇后弟弟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受
牵连被杀害。关于这些都载于《公孙贺传》、《江
充传》。
江充负责查处巫蛊案,他已经知道了皇帝的
心情,就对皇帝说宫中有蛊毒之气,进到宫内一
直到帝王的住处,拆毁宝座,掘开地面。汉武帝
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
江充。江充就到太子宫中挖掘蛊物,找到用桐木
刻成的小人。当时汉武帝有病,到甘泉宫避暑去
了,只有皇后和太子在宫内。太子召见少傅石德
问他对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石德害怕因为是师傅
的关系被一起处死,就对太子说:“在这之前丞
相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氏一家都被此事牵连治
罪,现在女巫和来调查此事的官员掘开地面找到
了证据,不知道是女巫故意放在那裹的呢,还是
真的就有,我们自己无法明辩,可以伪称诏令用
符节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狱,把他们的奸诈阴谋追
查清楚。再说皇帝正在甘泉宫养病,皇后以及太
子属吏的请安问候都得不到回覆,皇帝的生死存
亡都不得而知,而现在奸臣干出这种事,太子您
难道不记得从前秦朝太子扶苏被害的事吗?”太
子十分着急,采纳了石德的意见。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曰,太子就派门客装成使
者,把江充等人逮捕起来.按道侯韩说怀疑使
者有诈,不肯服从诏令,门客就搏杀了韩说。御
史章赣被砍伤后逃掉,自己跑回甘泉宫。太子命
舍人无且拿着符节连夜进入未央宫殿的长秋门,
通过长御倚华呈告皇后,派用中厩裹皇后的马车
装载射手,搬取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
队,向文武百官宣称江充造反。然后就斩了江充
巡示朝野,在上林苑烧死了胡人神巫。接着部署
宾客为将帅,与丞相刘屈厘等人的军队开战。长
安城大乱,传言太子造反,因此民众不肯归附太
子。太子军队被打败,逃走,人们没有抓到他。
汉武帝大怒,群臣担心害怕,不知怎么办才
好。一个名字叫茂的壶关三老上书说:“臣下我
听说父亲好比是天,母亲好比是地,子女好比是
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天平地安,阴阳和谐,万物
就能繁茂生长;父慈母爱,家庭之内,子女也就
孝顺。如果阴阳不和就会导致万物受伤早死,父
子不和就使家庭丧乱死亡。所以父亲不像父亲,
儿子也就不像儿子;国君不像国君,臣民也就不
像臣民,就是有粮食,我们能吃得上吗!古时候
的虞舜,是个最为孝顺的入,却不中他的父亲瞽
叟的心意;孝己遭诽谤,伯奇被流放,本来骨肉
最亲,却父子相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诋毁积
累得越来越多造成的。由此看来,儿子没有不孝
顺的,而做父亲的却有时不明察。当今皇太子是
汉朝的嫡出继承人,承接千秋万代之业,体受祖
宗开创之重,以亲缘而言他是您的嫡长子啊。江
充不过是个布衣百姓,民间乡里中卑贱小吏罢
了,陛下让他显耀而予以重用,他El传您至高无
上的命令来迫害、难为皇太子,伪造掩饰奸邪诡
诈,一帮小人颠倒是非,致使亲人之间有了隔阂
不得沟通。太子进前承恩却得不到皇帝的接见,
恬退自守又被乱臣围困,只因为遭受冤枉而无处
申诉,忍不下悲愤的心情,这才起兵杀了江充,
事后心里害怕才逋逃外出,这不过是儿子偷着用
父亲的兵力来解难自救罢了,臣下我私下认为太
子没有邪心。 《诗经》上说: ‘飞来飞去的黑苍
蝇,落满藩篱;平易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浅
言;谗言没完没了,就会使四邻各国纷乱不安。’
从前江充进谗言害死赵王的太子,天下无人不
知,他被杀死本就应该。现在陛下在没有洞察实
情的情况下,认为是太子犯了错而严加责备,盛
怒难抑,调发大军来抓太子,三公大臣都明哲保
身,聪明人不敢说,善言者不敢辩。臣下我暗自
为此痛心。我听说伍子胥为了尽忠心而失去了尊
号,比干为了尽仁德而牺牲了自己,忠臣竭尽忠
诚,不顾刀斧加颈来陈述自己的意见,其目的就
在于匡扶国君安定社稷。《诗经》上说:‘把那些
进谗言的坏人抓起来,去扔给豺狼虎豹吃。,希
望陛下宽慰心意,稍微体察父子亲情,不要为太
子的错误忧虑不安,赶快撤回军队,别让太子长
时间在外流亡。臣下我不胜恳切,一旦王命发
出,我待罪建章门阙之下恭受责罚。”书信奏上,
汉武帝看罢受到感动醒悟过来。
太子出逃,往东跑到湖县,躲藏在泉鸠里百
姓家。这家人贫穷,常常卖鞋来供养太子。太子
有旧友住在湖县,听说他资财丰足,就派人前去
传呼,由此被人发现。当地官吏带人来围捕太
子,太子心想逃不掉了,就进到屋裹闭上门上吊
自杀。山阳县大汉张富昌是个士卒,他一脚把门
踢开,新安县令史李寿急忙上前把太子解下抱
住,那家主人与士卒格斗而死,两个皇孙一起遇
害身亡。汉武帝已经为太子的死悲伤,但还是颁
下韶书说: “施行许诺的赏赐,是为了申明信义
的。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
过了很长时间,巫蛊害人的事大多不真实。
汉武帝知道太子只是心裹害怕才逃,没有别的意
思,加上车千秋再次为太子申诉冤屈,汉武帝就
提升车千秋为丞相,然后把江充全家抄斩,把苏
文在横桥上烧死,以及泉鸠里刀伤太子的那个
人,先前被封为北地太守,后来也满门抄斩。汉
武帝痛心太子无罪而死,就修建了思子宫,还在
湖县建起了归来望思之台。天下人听说这件事之
后也都为之难过。
当初,太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下嫁
给平舆侯的承嗣之子。在太子失败的时候,都同
时遇害。卫皇后、史良娣死后葬在长安城南。史
皇孙、皇孙妃王夫人以及皇孙女葬在广明苑。跟
着太子出逃的那两个皇孙,和太子一起葬在湖
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3
本传叙述邓通、赵谈、韩嫣、李延年、石显、淳于长、董贤等汉代七个弄臣的事迹。所谓佞幸,即佞而见幸,就是说通过谄佞手段而得到君主宠爱。这种人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能得到君主宠爱,就算幸运,故有人不择手段而求之;宦者为之,士人也为之,秦汉之时已形成不大不小的气候,故当时已有“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的俗谚,也引了史学家的注意,《史记》《汉书》都有传写。司马迂传写佞幸,首先引了上述谚语,说这“非虚言也”,接着就说“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班固于传未则论“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都对佞幸讥刺嘲笑。班固由此而论西汉衰亡,“咎在亲便萎,所任非仁贤”,说明佞幸为害不浅;而早于班固的司马迁想得更远,预言“观后人佞幸”,“虽百世可知”。君主制不铲除,其阴魂不消散,弄臣是不会销声匿迹的。

汉兴,佞幸宠臣(1),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2),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3)。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4),贝带(5),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徒家安陵(6)。其后宠臣,孝文时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7);孝武时士人则韩嫣;宦者则李延年;孝元时宦者则弘恭、石显;孝成时士人则张放、淳于长;孝哀时则有董贤。孝景、昭、宣时皆无宠臣。景帝唯有郎中令周仁(8)。昭帝时,驸马都尉秺侯金赏嗣父车骑将军日�爵为侯(9),二人之宠取过庸(10),不笃。宣帝时,侍中中郎将张彭祖少与帝微时同席研书(11),及帝即尊位,彭祖以旧恩封阳都侯,出常参乘(12),号为爱幸。其人谨敕(13),无所亏损,为其小妻所毒薨(14),国除。

(1)佞幸:以馅媚而得宠幸。(2)婉:顺也。媚:悦也。(3)关说:谓通关节,说人情。(4)鵔�(junyi):锦鸡。其毛羽可饰冠。(5)贝带:以海贝所饰之带。(6)安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7)北宫伯子:姓北宫,名伯子。(8)周仁:本书卷四十六有其传。(9)金日�:本书卷六十八有其传。(10)庸:指平凡之人。(11)张彭祖:张安世之子。见《张安世传》。(12)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13)敕:严整。(14)小妻:谓妾。也称傍妻。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1),以灌(掉)船为黄头郎(2)。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3)。觉而之渐台(4),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悦),尊幸之,日日异。通亦愿谨(5),不好外交,虽赐洗沐(6),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7),官至上大夫。

(1)蜀郡: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安:县名。今四川乐山县。(2)黄头郎:戴黄帽的划船人。(3)衣尻带后穿:上衣束成带状,围于臀部(南方夏日水上劳动者不乏此举)。(4)渐台:在未央宫西南苍池中。(5)愿谨:朴实,谨慎。(6)洗沐:休假。(7)巨万:万万。(8)上大夫:汉代以六百石以上为下大夫,以二千石当古之上大夫。

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1),然通无他伎(技)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人者相通(2),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3),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1)间:私下。或通“闲”,闲暇。如:往也。(2)善相人者:指许负。见《潜夫论·相列篇》。(3)严道:汉代有少数民族的县称道。今四川荥经县。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1)。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齚痈,太子齚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通尝为上齚之(2),太子惭,繇(由)是心恨通。

(1)嗽(shuo)吮:吸饮。(2)齚(ze)之:指吸痈处脓血。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1),下吏验间,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自负责(债)数巨万(2)。长公主赐邓通(3),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4)于是,和太子一起埋葬了
第2个回答  2009-09-25
o o
第3个回答  2009-09-23
江充巫蛊案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久之,巫蛊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但是因巫蛊之祸牵连受死的,前后达数万人。
公孙敬声为人骄奢不奉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时值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此大侠非彼大侠,是汉代的黑社会)朱世安,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请求皇帝让他追捕,武帝允诺。公孙贺历经艰辛,将朱世安捕获移送朝廷,其子之罪将以赦免。孰料朱世安怀恨在心,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丞相把祸事引到自己家族里了,我是个罪恶极多,书写不尽的人,(也不在乎多一条诬陷之罪)〕于是他在狱中上书朝廷,揭露公孙敬声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等事件。于是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
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江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到处发掘木头人,并且还用烧红了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
在这场惨案中,丞相公孙贺一家,还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长平侯卫伉都被汉武帝斩杀了。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他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于是,汉武帝就委派江充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桐木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屋里屋外都给掘遍了,都没找到一块木头。
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桐木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太子刘据召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诛连,说:“丞相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长平侯卫伉都因为巫蛊死了,现在在太子的宫里挖出桐木人,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皇后和我们派去的人都被拦住不报,现在根本见不到皇上,甚至连皇上在不在了都不知道,奸臣做出这些事,难道太子忘了秦朝的太子扶苏是怎么死的吗?”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了。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太子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当时江充另一助手苏文逃到武帝处,向武帝控诉太子,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汉武帝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卫子夫选择了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
守门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长安,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一户贫家,户主常卖屦以维持太子生活所需。不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无处逃跑,只好在门上拴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了。
太子有三子一女,其中留名的是史皇孙刘进(即刘询之父),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只留下一位孙子刘询,又称刘病已,后为汉宣帝。
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说:“子弄父兵,罪当答;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苏文等人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
最后,汉武帝越想越难过,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only 补充背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