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写的现代诗短诗《春》

如题所述

艾青写的现代诗短诗《春》赏析如下:

1、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

在那些夜间开了,这一句,点出"桃花"开的环境——在夜间,诗人便紧紧抓住这"夜",展开了刻划:指出那些夜间是"血斑点点的",是"没有星光的",是"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这几句,构成了一幅多么令人怵目惊心的图画!诗人的控诉,诗人的愤怒也油然而生!

2、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这里,诗人又巧妙地把笔落在"血"的刻划上,这不仅强调"血",进一步强调"野兽"的残酷,进一步增强控诉和愤怒的力量,而且为下面的诗句作了铺垫。

经过了无限固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这几句诗,把"血迹"和"桃花"、和"春天"又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五烈士流血的深刻意义极含蓄地表达出来,也把诗人对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崇敬写了出来,同时也写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这些烈士的血不会白流,春天一定会到来!尽管还要经过"悠长的冬日"、"冰雪的季节”、“无限困乏的期待”,但一定会到来!

3、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由“桃花”、“春天”写起,又落在“桃花”、“春”上,整个诗不仅完整,而且博大的内涵也豁然而出了,"桃花"及"春天"的象征意义也使读者领悟了。“桃花”与“血迹”的联系,是诗人构思的关键,也是这首诗成功的关键。

诗写到此,本来可以结束。但诗人并未就此打住,在后面又写了两句: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聘的作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这一思想,更集中地点了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