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有“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呢?

如题所述

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省份,在夏禹时期,便被划分为青州,周武王灭商纣之后,天下更始,姜太公封于齐,武王之地周公封于鲁,都是在今山东境内,故山东也称“齐鲁”,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孟在齐鲁大地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了后世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山东人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豪爽的,因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显得本性仁厚,对上级忠诚,对前辈孝敬,对朋友义气。山东的文化地理特点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也是其真实写照。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就能看到山东人独特的秉性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在“天地君亲师”的教化氛围中成长,敬天地、忠国君、孝父母、尊师长。山东质朴的美食煎饼卷大葱就是他们粗犷豪放的个性显现,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中国古代,齐鲁大地就是天下人的典范,如果在山东境内出现了腐败贪污现象,这就意味着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山东出现造反的现象,也就说明是时候改朝换代了,在历史上山东省成为了王朝的“风向标”。

山东省在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皇帝的,虽然是忠君的典范,但不代表山东不会发生动乱,相反,每当封建王朝濒临崩塌时,东山人民反而是最先起义。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隶大起义;王莽篡汉时期的赤眉军起义;隋末时期的瓦岗寨起义;唐朝时期的黄巢起义;宋朝时的梁山泊起义等。

山东人虽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古时一句: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体现了山东人的豪情壮志与国家情怀。忠君保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一个王朝过度欺压百姓,荼毒天下,山东人也会奋起反抗,推翻昏庸者的统治,所以历史上流传着“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

如果山东地区没有发生动乱,说明中原王朝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可如果连以忠诚著称的山东都造反了,说明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就好比在一场战争中,连自己最信任的亲信都背叛自己,这也说明了自己本身是存在极大问题的,并且此战必败。

山东在古代一直以历史推动者的身份存在,除了儒家思想在齐鲁大地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一水”的影响,黄河的泛滥也是起义的原因之一,但影响力最大的仍然是齐鲁文化。历史上山东地区的名士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一幅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如先圣左丘明、齐国姜太公、儒圣孔子、亚圣孟子、军圣孙子、兵圣孙膑、邹衍等,这都是齐鲁文化熏陶而出的杰出代表。

齐鲁文化教化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这教导他们要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为黎民百姓谋福利,所以在历史上连“齐鲁老师”都率先起义造反,这就足以说明中原王朝的昏庸无能,所以说“山东不反,中原不灭”,这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影响了齐鲁大地上千年的思想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山东在古代是齐鲁大地所在的范围,它又是孔子的故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和山东有关系,由于山东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而中国古代又有了“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山东人忠君爱国。孔子出生于山东,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给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汉朝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山东作为最早接受儒家文化的地方,文明守礼和忠君爱国已经融进了山东人的血液里面。山东的状况也成为了封建王朝的“风向标”,山东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的日子,那么这个王朝在国家的治理上还是不错的。如果连山东这么守礼的地方,也贪污腐败成风,就说明王朝已经腐朽到一定程度了。加上山东人忠君爱国,他们一般不会做出造反的事情,他们如果造反了,也就意味着当时的王朝确实要被推翻。


山东人不愚忠,王朝腐朽时,他们经常最先起义。山东人虽然忠君,但是他们不是盲目效忠皇帝。如果当朝皇帝昏庸无能,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山东人举起义旗,公然反抗。历史上著名的赤眉军起义、梁山泊起义等等都发生在山东。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让它中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文明首先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虽然后来经济重心南移,但是政治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山东处于黄河流域,生活在山东的人口非常多,所以一旦山东造反,带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总之,我国古代有“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是由于山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去留。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我们读历史,总会看到一句话,山东不反,太原不灭。这句话乍一听好像是在贬低山东,好像只要山东不反,天下就能太平一样。但其实不是这样,这句话深究下去也不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山东并不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山东省,而是山东之地。我们都知道山东之地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很多著名的人物都诞生在这里,例如孔子,荀子等儒家大师。

山东人不闹事即天下大平

山东不反,太原不灭。这句话并不是简单的山东人不闹事就可以天下大平,而且这个解释从逻辑上看也不通。因为我们纵观历史,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而且那个时候的山东包括河南,山东,华山以东的地区,是一个囊括性很高的区域。并不是泛指今天的山东省。除此之外,历史上的山东是一个集礼仪跟文化之地,人们的思想很开放。所以历史上的诸侯想称霸天下,必定要先拿下山东之地。

曹操以山东作为基地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把山东之地的崇州作为根据地,后来在许昌迎接汉献帝,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再说隋朝末年,存在这样一帮山东士族,实力不容小觑。山东有五大名门望族,分别是王,崔,卢,李和郑这五个大家族。他们不断跟皇族通婚,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实力。后来李世民在争夺帝位的时候就是借用他们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山东之地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能拿下这个地方,就离天下的统治者不远了。

没有历史依据

所谓的山东不反,太原不灭。其实并没有历史依据,我们观察历史可以发现每个地方都曾经发生过动乱,并不单单指山东这个地方。所以这种说法只是突出山东的优势,夸大了它的历史意义。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历史上,有着”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咋一看这句话,还以为是贬义之意,其实深究下去,绝非此意。而此“山东”非彼“山东,说的也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山东之地,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文化的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的,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就是在山东。孔子,荀子等一代儒家大师,先后在山东之地,开坛著书,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中国古代为何有“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山东在古代是以一个历史推动者的身份存在的,历史中很多耳熟能详的起义都是山东人推动的。比如∶西汉末年的赤眉军起义;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清朝时期的白莲教起义;清朝末期的义和团。三国时的曹操,便先是以山东之地中的兖州为根据,后东迎汉献帝于许昌,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成就一番霸业的。而隋朝末年的山东士族,更是不容小觑,山东之地的王、崔、卢、李、郑五大家族,他们自晋朝开始,不断与皇族通婚,积累了强大的实力。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争夺天下之时,便借助了他们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因为孔孟在齐鲁大地开创了儒家思想,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了后世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齐鲁大地也就成了天下人的典范。如果在山东境内出现了腐败贪污现象,这就意味着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山东出现造反的现象,也就说明是时候改朝换代了,在历史上山东省成为了王朝的“风向标”。

第4个回答  2019-08-10
很多人对山东人的反应就是豪爽,说起古代的山东人,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水浒传》中的片头曲和《水浒传》中的宋江。可以说《水浒传》的这部剧中的片头曲还有宋江都完美的表现出来山东人独特的秉性和嫉恶如仇的一种社会责任。
山东人从小就在孔孟之道“天地君亲师”的教化之下长大,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山东人敬天地,忠国君、孝父母,尊老师。
在古代一旦山东人出现了腐败现象就代表者这个王朝要凉了。只要山东出现了乱世之兆,也就意味着该改朝换代了。



但是,山东人最讲究的还是‘仁义’二字,也就是山东人的乱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山东人的乱并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天下。
所以山东从来没有出现过皇帝。就像《水浒传》中的宋江,从未想过自己当皇帝,一心想着朝廷‘招安’, 这是由山东人骨子里的性格所决定的。

不过,虽然山东不出皇帝,但是皇后却不少,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的夫人都是山东人。所以就有人戏称,三国就是三个山东女婿争天下的故事。
山东在古代是以一个历史推动者的身份存在的,历史中很多耳熟能详的起义都是山东人推动的。比如春秋时期的盗拓起义;西汉末年的赤眉军起义;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明朝时期的唐赛儿起义;清朝时期的白莲教起义;清朝末期的义和团等等;

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些起义都来自山东。在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山东人也是出过大力气的,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捷》等诸多战役都是在山东发生的,所以在网上有人曾这样说过,是山东人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新中国。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应该不难看出山东人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不管是山东人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好,还是山东人超强的行动力也罢,这些让山东人在历史上的色彩越发的饱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