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一个专栏卖了3800万!知识付费为何越来越火?

如题所述

1

前几天,我在凤凰的《大政商道》做了一期节目,和大家分享了当下十分火爆的“知识付费”。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了,用户也越来越愿意为自己需要的优质内容买单。

这个时候,以往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成了用户的负担,相反,优质内容就成了一种稀缺品。

于是市场上各种五花八门的付费学习平台、APP冒出来了,仅在移动端,就有值乎、喜马拉雅、在行、分答等好几十个知识付费平台。

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也暴涨了至少3倍,仅在2016年就达到了9800万人。

而且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和市场的不断下沉、细分,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拓展,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将有可能达到300-500亿元。

可以说,知识付费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得到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追捧。

比如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得到开的专栏,就有超过19万的付费订阅者,价值3800多万,这可是传统教学望尘莫及的。

▲单仁老师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2

很多人可能会问,以往免费的知识大家看都不看一眼,付费的怎么反而更吃香呢?

这中间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太过繁杂,用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搜索,才能得到那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如果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把知识整理成规范、专业的系统知识体系供他们学习,大家是乐意接受的;

·二是用户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集中大段时间在一个封闭、安静的场景里去学习,而市场上出现的付费内容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所以,当企业提供此类服务,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时,用户就非常愿意付费学习。

▲来源《2016知识青年报告》

3

当然,付费内容是为用户做减法的,它把大量垃圾、无效信息屏蔽掉了,为用户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那么到底是哪一类用户群体更愿意为知识付费呢?

我们发现,在中国9800万的知识付费用户里,70%以上都是26-35岁的人,也就是80、90后,而他们正是那群有很多彷徨和不安全感的人。

在面对家庭、工作以及生活的时候,他们需要短时间内去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这时候有人能加工、整理出一些浓缩的精华知识时,就能帮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规模,最实用的资讯,满足他们急切学习的需求,他们当然乐意接受。

再加上移动支付的发展也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更好地促进了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快速成长。

4

面对这个巨大的商机,众多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忙着布局知识付费领域,网络创业者也紧紧跟随这个风口。

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付费”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症”。

从今年4月份开始,几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也在海量的付费内容中出现。

这个阶段,任何一个想要留在付费知识市场中的企业都要明白三点:

·第一,要有清晰的受众;·第二,要有稳定提供内容的角度或领域;·第三,要有专业系统生产内容的体系。

只有做好这三点,你的知识付费产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延续下去,才会有人跟随。

在今天,任何一个产品想要依靠不确定的噱头,或者是免费赠送引发围观都很难持续下去,否则当噱头、赠送产品没了,用户就可能作鸟兽散了。

所以未来的知识付费领域当中,一定是那些能够稳定提供扎实内容的企业才能沉淀下来。

5

知识付费也是一个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利他的手段、平台和工具,它给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很多二三线城市,甚至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更多机会,让大家可以获取到更多他们原来接触不到的知识。

我们单仁行也一直坚持,给大家提供更多免费的营销、管理知识,单仁教育也不断在全中国邀请那些专家,来一起打磨专业知识,让大家用更低成本进行更方便的学习。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你觉得有一点点收获,不妨关注微信公众号单仁行(微信号shanrenzixun),每天早上6:30,我们不见不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7

我认为这是在互联网的促进下,人们对于版权意识觉醒的一种标志。或者说在互联网的促使下,让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首先先说一下为什么知识值钱了,是所有的知识都值钱了吗?不是的,只有真正好的知识才变得值钱。经过互联网的传播,一些知识从付费变成廉价再到免费,而相反一些知识变得越来越贵。

在过去的时代中,一些知识也是很贵的,但是你却没有渠道去获得。就说股市吧,股市里什么最值钱?信息,一个是上市公司未公布的信息,第二个是什么股票最赚钱的信息。但是在过去的时代,因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很少,一些人知道了就赚了很多钱,一些人不知道就被套牢了。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上市公司未公布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少,上市公司的一些情况变得越来越透明。而第二种信息变得更贵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二种信息的背后有很多的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显而易见地,是需要学习很多才能掌握的,你虽然只是得到了一个股票代码,或者说几个好用的公式,但其实价值量很高的,那这个信息肯定很贵。

再回到问题中,北大教授的专栏卖了3800万,这说明什么,这个北大教授的知识很贵,他值这么多的钱。如果在过去,你可能是没有机会去听到这个教授的课程的,所以你会觉得很贵。其实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互联网让你看到了而已。


如果你觉得观点还可以,欢迎点赞,想看作者更多文章,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一路精彩世界(ID:yiluyushe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