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貌特征

如题所述

岩石是构成地貌形体的物质,岩石的物质成分、岩石的结构构造、岩层的产状与破碎程度、岩石物质的化学稳定性等对风化剥蚀作用、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速度、区域地貌类型、地貌结构等有重要影响(杨达源,2001)。

相山地区主要出露3套岩性:①上白垩统南雄组红砂岩和第四系盖层,其中南雄组红砂岩主要分布在相山地区西北部;②与成矿有关的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分布在相山地区的中部,其中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碎斑熔岩分布面积220km2,占火山-侵入杂岩体面积约70%;③作为基底的震旦-寒武系变质岩、花岗岩,分布于相山地区的南、东或东北部。

在Erda sImagine8.6平台通过xsdem.img求取的相山地区平均坡度图像记为xs-demslope.img。将Q、K2n、K1e、K1d、T3a、Z、λζπ、γπ、γ5、γ3IMG二值图像分别与xsdem.img和xsdemslope.img图像相乘,可获取不同地层岩性的平均高程、平均坡度等地形参数(表7.1)。

表7.1 相山地区各地层岩性的地形参数

图7.5 相山地形剖面图(剖面位置见图7.2)

从表7.1可见,K1e碎斑熔岩海拔高程平均值最大,高程变化范围也最大,相山最高峰为碎斑熔岩,研究区的主干山脉也主要由此岩性构成;γπ的露头高程变化也较大,虽然主要的γπ分布在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东南边缘和北缘,但在山脊上或山谷中都可出现γπ的小规模露头。K2n标高平均值最小,为96.37m,标高的变化范围也最小,其标准差(Std.Dev)仅8.88,反映该地层主要分布在红盆地内,地形起伏也不大。而Q虽然标高平均值不大,坡度平均值是最小的,但可分布在较高的山谷中,如在539m标高的山谷中也有Q的出露,表明Q是在新构造运动(造山运动)的过程或之后形成的。

在A-B剖面(图7.5)上可见,相山西北部的地形较东南部要复杂,这是西北部构造较发育的地貌表现。在C-D剖面上则看不出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地貌发育特征的异同。NE向的断裂构造对相山地区地貌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张万良等,2005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