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在私立学校受到心理伤害了,我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翠翠有次放学后,哭着回家了,让妈妈可急坏了,妈妈围着翠翠翻来覆去的看,没发现哪儿摔着碰着,妈妈越问,翠翠反而哭的更大声了,妈妈急的不行,一边的奶奶把翠翠抱起来,哄了一阵,才知道是翠翠临放学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但是好多小朋友在旁边,翠翠觉得丢人了,于是哭个不停。但是一旁的妈妈,顿时想到了无数可能,要么是被其他小朋友推倒的,要么是老师提前打扫卫生地上太滑了导致自己宝贝摔倒。想到这里,就要打电话质问老师,被一旁的奶奶给劝住了。

不仅翠翠这样,刚上幼儿园的琪琪更是让妈妈操碎了心,琪琪在家比较娇气,妈妈总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争不过同学,琪琪性格又绵软,担心被老师不喜欢。幼儿园视频已经向家长公开了,琪琪妈一天不知道打开多少遍,一两次看不到琪琪,就请假跑去看孩子在学校受没受委屈,随着这两年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报道在人群中传播,琪琪妈更是如惊弓之鸟,一旦发现孩子放学的时候不开心,就要问东问西。

妈妈们对于孩子的过分焦虑,已经陷入了“受害者心态”,担心孩子被欺负,被针对,吃不饱,喝不上水,或者尿了裤子老师不及时看到给孩子更换,总之,种种设想会在妈妈的脑海里过好多遍。

为何家长有严重的“受害者心态”而孩子没有

从某种意义上说,“受害者心态”其实是妄想症的一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会被欺负,是受害者,孩子在学校无法正常学习,处处有可能遭受不公正对待,而自己除了抓狂,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种行为。

但是,孩子去学校或者某个团体,他的思路是扩张的,他的世界是开放的,于是他会用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到团体中来,孩子的容忍程度比大人要高,所以大人认为的“伤害”,孩子却不这样认为。

“受害者心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 总是认为孩子被欺负,可以脑补多种受欺负场景

天性爱玩爱跑的孩子,总是有可能会发生各种摩擦,但是小孩子之间的口角又不“记仇”,一会就忘了。但是有着强烈“受害者”心态的妈妈,会认为对方欺负自己孩子:


    不让我们玩玩具,是欺负我们;

    不让我们上台表演,是欺负我们;

    发的小奖品没有我们的,是欺负我们;

    无数多个场景,都会被这类妈妈给心理暗示成“自己孩子受欺负”。于是孩子回家被质问被询问成了家常便饭。

    “我看你们幼儿园视频,怎么小虎抢你的玩具,他欺负你了吗?”

    怎么这次比赛,你没有奖品啊?是不是他们欺负你,不给你啊?”

    孩子可能早忘了为什么发生争执,或者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奖品,表达不清楚,于是妈妈更加认为自己想象中的场景无比正确。

    2、 觉得孩子会被孤立,孩子性格会受影响

    本来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万千宠爱,是家里的焦点。但是孩子进入学校后,就是以一个独立的人格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老师又面对几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妈妈那样,单独照顾每一个孩子。所以,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关注度会和其他人一样,心理落差产生后,就会闷闷不乐,妈妈想当然的认为是在学校里被孤立了,然后就开始进一步设想,孩子性格会变得不像现在这么活泼了。

    3、 认为孩子会被老师针对,不表扬就是不喜欢自家孩子

    黄红蓝幼儿园事件后,妈妈们对自己孩子不明原因的不开心可紧张了,而大多数老师是有师德,有责任心的,但是面对数十个孩子,老师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在她管辖范围内保证孩子的安全、健康。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规则,如果孩子有一些导致自己或其他孩子受伤的行为时,理应制止,或许会用严厉的口气教育孩子。一般娇生惯养的孩子受不了,于是就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和家长的误解。

    家长的受害者心态,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被家长的情绪传染,自己也陷入焦虑

    家长的坐立不安,以及对孩子回家来之后持续不断的询问,会让孩子进入到焦虑状态。他会渐渐变得不喜欢学校生活,因为来自妈妈的信号,让他感觉到妈妈对学校和老师的不信任。他本来很喜欢的集体生活,现在变得不知道该不该喜欢。孩子对自己的选择不敢下决定,总是担心妈妈问东问西,担心妈妈不满意自己的老师和美丽的学校。

    2.孩子根据家长的表现,更加确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妈妈频繁的问孩子问题,还有看到视频上暂时不在摄像头照射的区域,就立马进入“虎妈模式”,反复多次后,孩子就知道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并且会“恃宠而骄”。遇到不开心的,就是一顿哭闹,因为他知道妈妈早晚会妥协;想要什么就是不松口,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反正就是要买,因为他知道妈妈肯定会给他买。

    3.孩子变得不敢社交了

    也有的孩子在父母细心保护,以及“一惊一乍”的询问下,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出去和朋友玩,因为妈妈怕他摔到或者碰到;也不敢参加活动或者比赛,要么是妈妈担心去了表现不好对孩子造成压力,要么是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孩子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无法吸取更多的能量。

    正常的辨识周边的风险本来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正常“技能”,这样能让孩子少走弯路,不被伤害,但是过于担心孩子将要受到的伤害,“恶意”揣测他人的行为,而过分干涉孩子自由的行为,需要尽快改变。

    家长如何克服“受害者心态”,让孩子自由成长?

    1、 放下焦虑感,对孩子和学校及老师建立充分信任

    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可以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的,那些媒体报道的极端事件虽然存在,但是并不是发生在孩子所在的学校,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存在过分的焦虑和恐惧感,一是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二是总是反复“反复质问学校和老师”,对方也会反感,被诬陷的感觉并不美妙,本来好好的老师,被家长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反而会对孩子产生异样的想法。对学校及老师建立充分的信任,多和老师进行证明沟通,相信孩子能保护好自己,也相信学校和老师能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2、 遇到事情,多了解多询问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有可能不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自己孩子的原因,不要一股脑的认为是别人欺负了自己,这时,要多了解多沟通,不听一面之词,综合分析后再判断,要不然容易下并不客观的结论,伤害了谁的感情也不是家长所希望的。

    3、 不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学校抱怨老师

    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容易受家长的影响。如果多夸赞学校,孩子会以学校为荣,多夸赞老师,他会更加敬重老师,总是因为“受害者心态”,抱怨老师和学校,孩子就会“看遍”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厌学几率就会大增。

    家长面对世界的态度,很容易就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以健康自主的心态,而不是“受害者心态”面对学校、老师以及同学,那么孩子就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善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0
适当给孩子转个学校呗,不然在这里可能永远都让孩子忘不掉,而且还会触景生情,孩子成长正处于关键时刻,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让内心形成扭曲,那样影响的就大了。
第2个回答  2021-11-20
那怎么办?那你赶快把孩子接回来呗,那还搁那嘎达,那叫他干哈呀,那你还非得上那私立学校的孩子。是家庭环境不允许还是怎的?那你给孩子就接回来呗,别上那种私立学校了。
第3个回答  2021-11-20
讨回公道呗,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他们道歉和赔偿。
第4个回答  2021-11-20
孩子成长过程中,知识可以由学校来传授,
但是健全的人格和性格的塑造应当有家庭来完成。
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代替家庭的教育功能。
从法律的角度,你讲到造成了心理伤害是无法得到鉴定的。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他已经明显的在受到批评时采取退缩态度,对成长很不利的。
如果不是工作太忙的话,就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关注他的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你一生最大的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