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在四川的排名

如题所述

前十名
成都大学(成大,Chengdu University),于1978年12月创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还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该校于1983年,停办本科,只办专科;2003年5月,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学院;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2010年4月,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该校入选“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2][3][4][5][6][7]

中文名称
成都大学
校训
自爱、自修、自尊、自强
外文名称
Chengdu University
校歌
《成都大学校歌》
简称
成大(CDU)
更多
学生来源录取分数开设专业
历史沿革
校门变迁图集校门变迁图集校门变迁图集
6张
校门变迁图集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校址临时设于成都市黉门街,以后又迁址花圃路、荷花池。

1979年3月9日,学校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招待所礼堂举行成都大学首届学生开学典礼。

1983年,为了接受世界银行的贷款,学校停办本科,只办专科。

1999年7月2日,第九届成都市委第36次常委会正式作出迁建成都大学、创造条件使成大重新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决定。

2001年1月8日,新校建设工程奠基典礼在十陵工地举行。

2002年,学校迁至十陵。

2003年年5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批示:“首先在原成都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成都学院,撤销原成都大学的建制,但成都大学校名保留且不被其它学校使用。然后积极创造条件,俟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成都大学在四川的排名排在第三位。
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
1983年,停办本科,只办专科;
2003年5月,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学院;
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
2010年4月,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
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
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第2个回答  2020-11-27
学校印象虽不是名牌大学,却更贴近社会现实。度过了紧张,充实的校园生活。进大一就开始去参加去企业实习,更早的融入,了解中国的实际社会现状。进人社会后,放弃了去国企安稳日子,选择私企打拼,而后自主创业,都是在母校养成的习惯,”逼上梁山”
专业评价算是西南地区较早的市场营销专业,也深人企业管理,实习,了解了中国的实际企业市场竞争状态,及应对方法,是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毛主席仅是北大的一个图书管理员,那么多北大,黄埔军校等名校毕业生,并出国留洋,但最后在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时力挽狂澜,以弱胜强,改变中国命运的却是他。因为他比那些名校毕业生更懂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疾苦我觉得我们学校潜力是大大的,我们学校最近新建了很多楼,基本把旧的楼全部翻新了,地面铺装也换了些,重点是新建了图书馆,比以前的图书馆真的豪华很多,越来越有学习的氛围了。
专业评价电子信息工程感觉这个专业的女生好少啊,当然作为女生的我,在我们专业里就成了珍稀动物,希望多点小姐姐来我们专业啊。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非常不错。而且我们学校的寝室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四人间是上床下桌,六人间是上下铺和上床下桌。我们学校所有的寝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空调。宿舍条件可以说是比较不错的了。
专业评价这个专业可能有很多人不清楚,其实这个专业是指人们在空闲时间通过休闲体育来增加身心健康的一种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在学校或者是健身馆,体育局这些地方进行工作,不算太好。成都大学是一所综合型大学,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积极进取思想,我认为她致力于把我们培养成为革命的一匹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专业评价本专业着重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在本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又不局限于本专业,其他相关领域和均有一定了解和接触。同学们善于独立思考又能很快适应相关工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7-08

11

第4个回答  2020-11-27
一、成都大学最新排名
1、历年成都大学排名【校友会版】
在校友会版中,2019成都大学全国排名第401,相较于2018年的441名,排名上升了40位。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总分
2019 401 15 60.08
2018 441 16 60.48
2017 443 16 60.39
2016 518 22 60.46
2015 560 22 60.42
2014 441 15 61.37
2013 546 23 60.02
2、历年成都大学排名【最好大学版】
在最好大学版本排名中,2019成都大学全国排名第450名,相较于2018年的450名,排名不变。
年份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
2019 450 成都大学 四川
2018 450 成都大学 四川
2017 445 成都大学 四川
3、成都大学在四川省排名【校友会版】
2019成都大学在四川省内排名第15名,排在成都大学前后的分别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
2018-2019四川省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四川大学 14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电子科技大学 37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3 西南交通大学 4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 西南财经大学 10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 四川农业大学 12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 成都理工大学 15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 四川师范大学 182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8 西南石油大学 21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21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 西南民族大学 22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 西南科技大学 248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2 西华大学 329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3 西华师范大学 333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350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5 成都大学 401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16 西南医科大学 427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7 四川轻化工大学 437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18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492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9 乐山师范学院 498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0 成都工业学院 51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1 宜宾学院 52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2 川北医学院 533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23 成都医学院 541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4 内江师范学院 557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5 攀枝花学院 604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6 绵阳师范学院 61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7 成都师范学院 651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8 西昌学院 66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8 四川文理学院 66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30 四川旅游学院 68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31 四川民族学院 693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32 阿坝师范学院 71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四川音乐学院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四川警察学院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二、成都大学简介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的成大学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审美、创新三位一体”的大学文化,围绕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国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链接点,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占地面积2946亩,毗邻3万亩青龙湖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6.5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0余万册。直属三甲综合附属医院1所,附属幼儿园1所,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正在建设4.5万平方米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附属小学以及近20万平米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和新华三IT学院。
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目前设立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建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2人,副高职称430人,博士40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10余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专家8人。荣誉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新西兰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3人,特聘国家千人专家、百人计划专家、博导/教授3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3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70余人。
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适应在新技术环绕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学习者需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建设更加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不断推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支撑学生朝着广泛、深入、艰巨的学习目标迈进。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930人,在校研究生近900人,留学生近600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11个专业在四川省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5个,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5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661项,省级1072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连续获评“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
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目前建有省部级科技平台11个。自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0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357项。201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年立项20项,排名在川高校前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0项,排名在川高校第六。2017—2018连续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其中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SCI 804篇,CSSCI 467篇,获得专利授权684项。学校川抗所主办的《中国抗生素杂志》在全国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前十位。王清远教授于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自然出版集团2018年初公布的国际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87位,在川高校第六位。建立了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工作站,发展以基因检测为支撑的个体化诊疗新技术。2016年以来,5名博士后进入学校博士后实践基地,获得3项国家博士后基金支持。
国际交流与地方服务 学校以国际水准、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全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水平。目前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是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近五年,累计在校留学生1300余人,生源国近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学生人数2000余人。学校与国(境)外3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近五年,来校工作或讲学的外籍专家超过300人。通过学校与外方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促成了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2016年,学校被推选为“成都市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学校聘请了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2017年,“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2018年,特聘外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