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曾在江西开办分校,后来为啥都搬走了?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江西曾经以文化、教育发达闻名于世。特别是在宋朝、明朝时期,江西走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人杰地灵甲天下,满朝文武半江西”。



但在清朝末年以来,江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当全国各地都在兴办新式学堂时,江西无动于衷。直到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江西才开始兴办新式学堂。这时候,已经落后其余省份一大截了。

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江西”,了解更多:



时至今日,江西的高等教育依然稍显薄弱。

鲜为人知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江西曾经一下子拥有3所顶级大学。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三所大学,在江西开办了分校。



最先来到江西开办分校的是清华大学。1969年5月,清华大学在江西开办分校。

第二个来到江西开办分校的是北京大学。1969年6月,北京大学在江西开办分校。

第三个来到江西开办分校的是中国人民大学。1969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在江西开办分校。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办分校的地方,都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的五星垦殖场。清华大学的校址在红井村,北京大学的校址在梅池村。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分校的地方,则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

五星垦殖场创建于1962年,地处南昌市南昌县东郊的鲤鱼洲。是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九团的所在地。鲤鱼洲濒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当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教师和部分家属共计4000余人,千里迢迢地从北京来到五星垦殖场,一边参与劳动,一边开办分校。



现在,如果你来到鲤鱼洲,还能够看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办的分校旧址。它们由60多栋砖木结构的仓库、食堂、水塔、会场和单层平房组成。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校旧址都已经成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陈列馆,保存着当年教授们用过的物品,展示当年师生们在这里的生活原貌。

毫无疑问,当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办的分校,教学环境十分简陋。教室就是一个草棚。讲课时,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马扎子,坐在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草棚里。“草棚大学”的称呼不胫而走。



难能可贵的是,北京大学江西分校在1970年6月27日招收了418名工农兵学员,招收的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清华大学江西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江西分校都没有招生。

不过,由于鲤鱼洲的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还是有名的血吸虫病疫区。师生们在忍受着血吸虫病威胁的同时,还得参加简单、繁重的劳动。同时,江西省也没有表达容纳3所大学的诚意。因此,在1971年后,3所大学陆续撤离。

197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撤回北京。1971年10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撤回北京。北京大学江西分校招收的约400多名学生,也随着去了北京。

事后人们设想,如果当年江西省方面拿出更大的诚意挽留这3所大学,就像安徽合肥挽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样,一定会有一两所大学扎根在江西吧?



不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虽然撤回了江西,但他们与江西结下了两年情谊,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亡。40多年来,不断有曾经在鲤鱼洲生活、学习过的师生旧地重游,寻找难忘的记忆。

有一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等人重返鲤鱼洲后,决定在五星垦殖场子弟学校修建一座“清华希望楼”,改善当地的办学条件。2001 年,在征得清华大学同意后,五星垦殖场子弟学校更名为“五星清华希望学校”——这是清华大学之外,全国唯一以“清华”命名的学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3
当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办的分校,教学环境十分简陋。教室就是一个草棚。讲课时,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马扎子,坐在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草棚里。“草棚大学”的称呼不胫而走。 由于鲤鱼洲的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还是有名的血吸虫病疫区。师生们在忍受着血吸虫病威胁的同时,还得参加简单、繁重的劳动。同时,江西省也没有表达容纳3所大学的诚意。因此,在1971年后,3所大学陆续撤离。
第2个回答  2020-12-22
因为江西地理位置十分的特殊,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连年,实在不适合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搬走。
第3个回答  2020-12-22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主校区和分校区的距离远,还有就是人们想要去这两个地方的话花费的时间也非常的多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