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柳如是,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如题所述

秦淮河畔的烟柳,桨声灯影中的红楼,关于柳如是的生平事迹,甚至其原姓、原名、曾用字号、嫁给钱谦益前的经历,缺乏文献,我们已经很难从故纸堆中探寻这位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留下姓名的奇女子了。

不过,民国大家陈寅恪先生,晚年时在外界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参考大量典籍耗费心血完成了一部《柳如是别传》,其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位家国破灭,秦淮河畔的传奇女子。


据陈先生考证,柳如是原姓杨,一度称朝云,最初之名为云娟。在与“云间孝廉”陈子龙分离后,改姓柳,以蘼芜为字,后来被松江郡守令出境威胁时,更名为隐雯,后来省去“雯”字,只以“隐”为名,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

首先,柳如是堪称为当时持才傲物的狂女子,柳如是虽然沦落为风尘女子,但她的胸怀皎洁晶莹,气格超脱拔俗,思想博远深邃。这位天性聪慧的女子,意志坚强,虚心好学,但同时又不甘寂寞,不甘庸常,更加不甘命运的摆布,她大胆挑战固有传统,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大抵,放在现在来说,这是一种病,即文青病。但是这位妹子凭借自己的相貌、技艺、才学,人虽在烟花柳巷,却取得了相当的自由。她可以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所以她靠近级别高的有学识之人,并期望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对于庸俗之人她不屑一顾。


在当时,作为一个青楼女子,柳如是是狂的,她无视那些为他挥金如土的风流公子,一生似乎都希冀于爱情。嫁给糟老头子钱谦益,就是这种“狂”的体现。不得不说,钱谦益这个人,除去不怎么靠谱的人品,却真的极具才华,作为东林党魁,他不仅在政治上拥有极高名望,其在文坛的地位也是扒着手指头能数出来的前几位。

钱谦益以才学而言,跟柳如是,确实算是志趣相投,而从柳如是不顾一切嫁给她来看,确实是为了爱情,钱谦益能够忍受物议,以及遭受嫁人的怨恨而娶她,对柳如是确实也喜欢得紧。

“勾栏院大朝廷小, 红粉情多青史轻。”清朝文人袁枚在《题柳如是画像》中曾这样描述这位女子。她,不仅仅是一个不受社会风气和传统礼教束缚的奇女子,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满腔爱国热忱大义凛然的女子。

清兵南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殉国,钱谦益“面有难色”,柳如是奋身投水,然而老钱怪“水太凉”不肯死,笔者想来,这时候的柳如是心情必然是极其复杂的。后来,钱谦益降清北上,柳如是留居南京不肯以降官夫人身份同去。


在北京坐冷板凳的钱谦益回来之后,在柳如是的劝诫下,钱谦益投身于抗清事业,两夫妻相互配合,于抗清义士联络,为反清大业暗中奔走相助。

柳如是的性格,是敢爱该很、敢作敢为、光明磊落,这与她的境遇,以及她的人生追求有关。如果她没有嫁给钱谦益,或许她会在秦淮河的烟柳中继续寻觅属于自己的男人,但若清军进入南京后,大抵她要么为国家大义奔走,或投水于秦淮河。

总而言之,其实她从未没有变过,没有因为出身青楼就堕落,在钱谦益死去以后,不堪钱氏族人为金钱的恶意勒索,她愤然自缢,并在遗书中命女儿女婿为自己伸冤,最后夙愿得尝。

其实柳如是之所以在历史上那么闪亮而惹人注目,最大原因是,她是封建礼教下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子,她的“奇”就“奇”在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追波逐流,这与她的出身无关,与她的爱情无关,与她的婚姻无关。她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哪怕为此献出生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